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21 14:18:36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王敏娜 点击:
近年来,很多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这促使更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享受。但是,目前博物馆的数量毕竟还很有限,且多集中于大中城市,多数城镇和县城还没有博物馆,许多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从来没有参观过博物馆,甚至不知博物馆为何物。

县城博物馆运行有哪些困难

 

记者在省内走访了几所县城博物馆,发现它们的生存状况是参差不齐,有喜有忧。

 

近些年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施行,一些从前备受冷落的大型博物馆突然涌进了大批的参观者,出现了所谓的“博物馆热”,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转变。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省内那些为数不多的县城博物馆,就会发现其中只有少数博物馆确实抓住了地方特色,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运行状况良好,而多数县城博物馆依然寂寞冷清,参观者少得可怜,展出的文物无人喝彩,可以说处境比较尴尬。

 

生存危机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致使这些县城博物馆陷于困顿之中?

 

在调查中,有的馆长认为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条件简陋、展品不丰”,也有馆长认为小城镇的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大众的文博意识尚未到火候。

 

从客观方面讲,资金短缺确是困扰大部分博物馆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的县城博物馆都没有像样的场馆设施,收藏文物的条件都比较差,要做好陈列、组织好展出就更是勉为其难了。

 

记者去年年末曾到一所县城博物馆采访,看到博物馆的展厅内连基本的供暖设施都没有,寒冷冬日,工作人员只好围在地炉边抵御寒气。这样的条件,又有多少参观者愿意走进博物馆呢?

 

谈起大众的文博意识,一位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群众的文博意识是与物质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也唯有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群众才会有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只有经济兴才能文博兴。

 

也有专家分析说,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知名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县城博物馆的生存状况。

 

实际情况是,多数县城博物馆的位置都比较偏僻,交通不便,有的县城博物馆是依托古遗址或古建筑而设,远离生活区,这也挡住了一部分参观者的脚步。

 

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傅仁义说:“如何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也是这些小城镇博物馆面临的棘手问题。县一级博物馆普遍缺乏知名度,没有代表性的文物,吸引力自然就不够,这些都导致一些县城博物馆长期处于困境中。 ”

 

运营状况不佳的县城博物馆,目前也就是作为一个文物储存的“仓库”来使用,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县城博物馆中都普遍存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