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涨势已起
实际上,“黑题词”也只是众多稀有文革撤销发行邮票中的一种。“它并不是名声叫得最响的,始终也没成为明星。”郭学广说,“文革邮票中最有名的还是‘一片红’(《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8年下半年,文革中的中国各地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为纪念这样大规模的革命行动,邮电部决定在1968年11月25日发行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但刚刚发行,就被一位地图出版社编辑发现邮票上的中国地图不准确,从而紧急叫停发行工作。因为邮票内容先后做出两版修改,从而有“大一片红”和“小一片红”之分。
与“黑题词”的命运一样,这套同样被叫停的邮票日后成为了拍卖市场上热度最高的文革邮票。2009年,一枚大“一片红”在香港以368万港币成交。
“人们对于文革邮票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稀缺,另外就是很多现在事业有成的人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他们对于那个年代有感情。”郭学广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和他的看法相同,杰弗里·施耐德也这样认为,“这次的四方联是由于稀缺因素出现高价,而其他文革邮票受到热捧,也是因为人们对于文革那一段历史有兴趣。”文革期间,集邮这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收藏被彻底禁止。直到1982年,中华集邮全国联合会成立,集邮才恢复了合法地位。这之间的断档造成了众多中国藏家缺少文革时期的邮票。
与油画、古董收藏不同,集邮属于门槛较低的大众化收藏品种。在拍卖市场尚未兴起的年代,集邮者们就开始以私下交易的方式兴起了几波浪潮。在嘉德拍卖邮品钱币部总经理郭学广的记忆里,从1990年代初,平均每五年就会发生一次邮票价格波峰波谷的轮换。
“1991年邮票价格很高,1992年摔下来。到1997年又再起。”郭学广说,“最疯狂的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连贩毒的都不卖海洛因了,那还不如倒邮票赚钱。”
郭学广经历过1990年代初期的“邮疯”,“就在月坛公园,从东门进去买一包、五百版邮票,到西门就可以卖。一次可以赚到百分之一二百。大批警察都出动了,担心踩死人。”郭学广回忆说,这种一天一个价的情形持续了好几个月。在延续了近一年的癫狂之后,邮票市场终于进入了停滞,一些大众化票种开始领跌,邮票的市场价格很快触底。
“大家就自己舔伤口呗。”郭学广笑着说。而五年之后,高涨的行情再次来临。
在郭学广看来,彼时,中国投资渠道狭窄,许多闲置资金在市场中寻求出口,邮票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为大笔资金进场退场的平台。这样的非理性投资直到2008年左右开始有所转变。由于拍卖市场细分日益加强,一些例如中国当代艺术这类具有概念性、且藏家集中的版块吸引了大批资金跟进,而邮票市场的单品价格较低,精品票拥有者也相对分散,不易于热钱炒作,所以文革票等重点版块的涨幅也相对平稳。
在他的经验中,“文革邮票也是这一两年开始涨得这么厉害。以前都很平稳,都是随着整个邮票市场起伏而起伏。2008年之后的这波行情特点是好票在涨,烂票还是不动。这符合收藏的规律”。他认为,这波邮票价格涨起来和中国经济走势好有很大关系。而且以多年的经验,他相信这波看涨的行情延续的时间还将更长一些。“这两年,和中国有关的所有拍品没有不涨的。”
的确,这样的涨势不仅在于邮票市场。2008年之后,西方的很多国家陆续被拖入经济危机,中国拍卖市场也随即陷入观望态度。而短暂的不景气过后,经历了2009年微妙的过渡,2010年几乎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拍卖市场的全面爆发。
“之前,拍卖市场基本上是西方人为主,但是最近中国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买家。”杰弗里·施耐德对《中国新闻周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除了以前市场里的‘老钱’以外,现在的‘新钱’开始进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