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美术馆编辑 周善怡
《武汉防汛图》和《珠江长卷》这一组合呼应着黎雄才人生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审美观, 亦隐隐地对应着新山水画运动盛与衰的两个时间段。《武汉防汛图》扬弃了传统山水长卷的格局, 以生动写实的手法重新定义了中国画的视觉架构, 对于中国画在新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在艺术价值单一化的时代, 其影响力足足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并衍生出了一个成熟的创作体系; 而《珠江长卷》则在最后的自省中抹去那些不断被重复的成分, 超越了黎雄才自己一生所构建的诸多法则, 从自己的体系中跨越了出来。
《当代岭南》副主编 王艾
反应:震撼、不可思议!
“震撼”、“不可思议”!看过展览的观众和专家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我们了解黎雄才绝大部分是通过他后期高度程式化、风格化的“黎家山水”来了解的,盛名之下,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而这次展览全面呈现了黎雄才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许多作品观众都是首次见到的。他的花鸟画造型之准,格调之高,让很多花鸟画家都自叹不如,他的书法造诣同样让很多书法家汗颜,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手稿展示了黎雄才治学之严谨、绘画之勤奋、为人之豁达,让人感动!让人震惊!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先生用“出乎意料”来表达自己对于此次展览的敬意,他认为,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学术的起点之上,必须要有真凭实据。而这次有充分学术依据、学术底蕴的展览可以看出我们以前对于黎雄才先生的评价是不够的,对于黎雄才的艺术评价和认识不能局限于他为世人称誉的“黎家山水”;也不能不能局限在岭南画派来做地域性定义,必须放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转型的框架里来重新审视。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看完展览后“很震惊”。他认为,这次具有学术深度和广度的展览,就如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百科全书,很多疑问,都能在这个展览找到答案,甚至看到了很多美术史上没有看到的内容,扭转了过去对黎雄才看法和认识的局限性,看到了一个全面的黎雄才——一个对中国画发展作出贡献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