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画家的作品在内地市场逐渐受到了机构和藏家的热捧,这是一种必然性还是偶然性?如果把这个领域扩大到中国的整个油画历史来说,油画系统地从西方传入中国也仅100多年历史,这100多年中徐悲鸿等第一代油画家用“盗国者”的角色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
创作生涯在1966年以前的第二代艺术家也是非常珍贵的。其中价格最高的是海外一些重要的华人画家。包括我们最为熟知的三位:赵无极、常玉、朱德群。这三位艺术家在过去的20年,尤其是近10年里,给海外拍卖贡献了主要成交额。虽然仅仅是三位艺术家,但他们在一场拍卖中贡献的成交额有时候是大几千万,甚至是上亿。
海外华人西画拍卖版块逐渐转移到内地
在过去,这些艺术家的拍卖成交主要在海外以及港台地区,我国内地的拍卖公司过去较少经手他们的作品。直到近5年来才逐渐开始入手购买,购买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香港的一些拍卖行。
但现在这个版块有逐渐转移到内地来的趋势。例如在匡时2010秋拍上,从台湾一位大收藏家手中征得的一件赵无极60年代初创作的《5.12.61》最终以1288万元高价成交。今年的春拍匡时也有幸在一位台湾的藏家手中征集到一幅常玉画的马。这两件都是重量级藏家的重量级海外华人画家的作品,在过去很难想象他们会把这类的作品委托给内地的拍卖公司。
三大原因促成海外华人西画向国内市场回归
能够实现海外的华人西画和20世纪早期的中国油画的作品向国内市场的回归,有很多背景促成。首先最重要的是藏家的成长:中国出现了一批美术馆级别的收藏家,要求拥有一个完备的收藏。不能有缺乏,不然这在整个油画的收藏里是不完整的。
另一方面,最近的10年也是教育和研究发展最快的10年。例如中国现当代艺术文献研究中心的建立,赵力的专著,中国油画文献的出版,这些都是一些市场技术的工作。近几年炎黄美术馆的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大展,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的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回顾展都给艺术相关专业人士及广大爱好者和观众一个系统了解中国油画历程的机会。
第三,从市场角度来讲也不能缺乏。当代艺术现在运行到几千万的价格之后,需要一个历史来支撑。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这一块是过去被我们所忽略的。今天我们再去看它,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中国油画历史仅100多年,在这100多年前半叶的绘画作品从整个历史层面来看相当于中国书画的宋元时期,属于古代的作品。
国内市场收藏海外华人西画优势
从表面上看,海外华人画家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一直比国内市场好很多,但实际上现在已经出现一个转变。因为基本上创造拍卖价格记录的全在国内拍卖行。比如匡时2010年秋拍上赵无极的《5.12.61》最终以1288万元高价成交。按平尺算,已经是一个记录。关良400多万的记录也是在国内创下的。只要是好东西,它的记录一定是在国内的收藏家这,这是毫无疑问的,从这几年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买家基本上都是大陆的。
有一些国内的拍卖公司现在已经具备了海外拍卖公司的操作概念,跟香港的拍卖公司相比,我们在专业上更有优势。海外的一些收藏家愿意把作品交给国内的拍卖公司拍主要是看重两点:一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很好地挖掘它的价值。除了有专家的团队,我觉得我们在专业性的努力上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十倍、几十倍于海外的拍卖公司。另外,所有的研究者、所有的专家、艺术家的家属全部都是在国内。只有在国内才具有最完备的历史背景资料供查找与研究。
(来源:据【99匡时会客厅】海外华人大师油画市场话语权何时回归内地?)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