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在90年代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入过程。常玉既是国际华人,同时又是老油画方向,他很快就得到认可并融入台湾艺术品市场里。因此常玉是在引进过程里面做得最顺利的艺术家,之后赵无极和朱德群也都进入到台湾艺术市场,朱德群进入台湾市场大概是在90年代中期,那时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的变化。
另外从90年代中期以后,艺术市场出现了一个新变化:苏富比、佳士得开辟了20世纪亚洲艺术版块,这其中主要是中国艺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没有这个运营版块,而中国有这几个大师的支撑,再加上一些老艺术家,就形成了这个版块。90年代末期时,像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活动想从中国拓展,所以就引入了东南亚艺术,还有一部分日、韩艺术(数量非常小),形成了20世纪亚洲艺术板块拍卖。
常玉、赵无极作品在国内艺术市场的表现让我很不满意
对常玉和赵无极的作品在国内艺术市场的表现,从主观上赵力对此很不满意,客观上他认为由于整个艺术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它对于事物的认知并不全面。早期油画价格非常低,很多人可能认为是价值洼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因为大家并未意识到它的稀缺性;另外还涉及到对一张作品重要性的认知问题。很多人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而且国家的美术馆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收藏,有一些部分的收藏量比较多,还有一些相对缺乏;还有一个情况,历史看似很近,但它的鉴定、鉴赏活动并未开展起来,所以很多人认为可能有一定的门槛。就像常玉、赵无极、朱德群都有很全面的画册全集,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个整体的梳理。比如赵无极的一些作品收藏界和学术界都非常认同。他60、70年代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作品一旦流到市面上,价钱一定很高,原因就是可以看到整体的创作线索,确定了这一段时间非常重要,而且同时具备代表性。这个作品价值出现以后,对于其他作品的衡量价值也有很大的作用。
赵无极、朱德群等抽象性作品或将被重新阐释
在80年代时,赵无极就在国内的美术院校里授课、讲座,来推动他的艺术和表现主义、抽象艺术,他在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都有专门的课程,这对于中国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实际的推动作用。之前很多人对于赵无极、朱德群作品所表现出的抽象性还觉得有欣赏的距离,这几年大家对于艺术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抽象性的艺术是需要一定修养的,这是一种新的变化。
另外在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中,尤其是这两年的讨论很强调东方性、东方精神。强调纯粹的语言和文化精神融合,很容易转到赵无极、朱德群的作品风格以作为一种参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作品又被重新阐释,几种因素都会对市场的架构有很大的作用。
(来源:据【99匡时会客厅】海外华人大师油画市场话语权何时回归内地?)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