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27 11:21:51 来源:《方力钧》 作者:冯博一 点击:
木讷和狡猾交织的光头泼皮是方力钧画作的独特形象,这独特的语言符号所表现的反叛、嘲弄与玩世不恭,令方力钧被视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如今,这位“新中国第三代艺术家”却远离尘嚣,卜居于京郊柴扉竹棚的屋舍,过着他闲逸与狂欢并存的生活。

瞄准周围平庸现实

 

1989年,当这代年轻的艺术家走进社会时,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留给他们的只剩下来去匆匆的偶然碎片。他们不再相信建构新的价值体系以挽救社会和文化的虚幻努力,而只有真实地面对自身的无可奈何以拯救自我。因此,无聊感便成为他们对自身这种无意义的生存境况最真实的感觉。当他们的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广泛出现在美术、文学、电影、流行音乐等领域,并形成一股潮流时,便有一些艺术批评家用“调侃的”、“玩世的”、“泼皮的”现实主义来称谓他们。在美术界,“玩世现实主义”(Cynical Realism)的典型人物,就是方力钧。

 

1993年11月19日的《纽约时报》是以方力钧的一幅画作封面的,这幅画题名为《打呵欠的人》,画中正是他作品的独特符号—光头的泼皮形象。方力钧把处于社会震撼漩涡中失去信仰、嘲弄规范的都市青年推到价值倾斜的边缘,让他们放纵地在秩序的裂隙中凸现出来,并不时地撕碎信仰和道德规范的面纱,把他们作为插科打诨的原材料,给痞味人物无处皈依的心理空虚提供亵渎的满足。

 

他用嬉皮士式的讽刺笔调,画出了一幅幅让人沉重得透不过气来的画面,就像一张无所不在的网,宿命般笼罩在芸芸众生的头上,所有人都劫数难逃,别无选择。他说:“我无法改变这个社会。我只能描画我们的生活……绘画使我摆脱孤独和尴尬的心境。”因此,他的画并非仅仅玩世地调侃社会,而是表现自我在无聊到极端时对生存价值的困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