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4-27 14:01:06 来源:中国网 点击:
两天后,同样是在今日美术馆,奔驰汽车、时尚摄影、影视明星构成了另一场完全不同的展览——陈曼摄影展。除了新推出的展览作品《五行》和《四大天王》,摄影家的合作杂志以及Mercedece Benz、GUCCI、L'OREAL、CHANEL等国际品牌也被人津津乐道。

 

记者:陈曼的展览在运作上看起来商业气息也很浓,“商业上的担心”意味着什么?

 

凯伦:这不是同样的概念。商业画廊本身就是依赖商业运作的,这无可厚非。他们会有明确的艺术家和客户定位,但这些并不一定是我感兴趣的。比如做装置或者影像,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在商业画廊做起来就会比较麻烦。

 

陈曼作为一位职业摄影师,很早就进入了商业的圈子,并获得了成功。这次的区别是展出她感兴趣并倾心投入的艺术创作。对展览的商业赞助和画廊的商业运作不同,当然这种关系仍然是复杂的。

 

记者:商业化需要吸引人,但当代艺术的装置作品又常让人费解。

 

凯伦:我并不认为史金淞的作品有多么费解,它营造了一种让人感到潜在危险、好奇和犹豫的氛围,作品命名“过去”,本身就具有动词和名词的双重内涵。

 

有一次我去他的工作室,经过北京的五环到六环,发现有特别多的卖废品材料的地方,他们会把废品分门别类:木头、瓶子、钢材等等。这些是城市拆迁和建设背景下的独特景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的各种通道则会给人带来某种不安全感。史金淞把这些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废料进行了重组,用“过去”打造了一个通向未来,却让人感觉有着潜在危险的通道。观众是否愿意在黑暗中走过去?这种现场体验不需要太多解释。

 

资本对艺术的 影响不可避免

 

记者:策展人对展览的作用是什么?

 

凯伦:不断发现艺术家、发现作品,特别是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艺术家在创作中会有困惑、会提问,策展人同样也会提问,这是一个互动过程。

 

有时候策展人的名字会在许多地方出现,有些展览,特别是群展,人们最后只记住了策展人的一个名字。如果展出的作品成功,你可以说这个策展人有一点点水平;如果只是挂一个策展人的名字,那这个展览就没意思了。我希望自己给人的印象是总在不断发现,没有重复做过同样的展览。

 

记者:从1992年到北京以来,您与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过合作,今天被人们热捧的似乎还是那些“老人”, 年轻艺术家也许会有所抱怨。更深层的问题是,当代艺术的成功是否由资本塑造?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