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中国工作的这些年以来,特别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是在2009年一月,受巴黎歌剧院的邀请,中国芭蕾舞团在巴黎演出了合作的剧目《希尔薇娅》与中国原创剧目《红色娘子军》。为期一个星期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得三十年以来的合作最终得到了专业界的肯定与赞许。
《中法双人芭蕾舞》
从成功和抱负的角度来说,2004与2005的“中法文化交流年”用它的成功和抱负强调了文化精神。但是从“中法文化之春”这个活动开始,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有了飞跃的进展。2010年第五届“中法文化之春”,23个城市,90多场活动,吸引了近85万名观众,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由此,“中法文化交流年”也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定期文化交流的一个范本。
然而,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个成功来源于一个更早的提议—舞蹈,它作为实验性的范本给予了中法文化交流以希望。距离第一次这样的交流已有三十年了。“1980年,巴黎歌剧院派莉桑-瓦尔来给我们导演了《希尔薇娅》这出芭蕾舞剧。随后,中央芭蕾舞团的三名芭蕾舞演员便得到有法国政府派发的助学金并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如是回忆说到。 “白淑湘是在我之前的团长,而冯英则是现任团长,这两人都是自愿参加这个助学项目的。1985年, 伟大的芭蕾舞者鲁道夫-纽瑞耶夫,以及他的伙伴赛尔吉-波利亚科夫 ,也专程来访并免费为我们编排了《堂吉诃德》这出芭蕾舞剧。”
自2001年始,这种文化交流项目逐渐变的模式化,集中化,就像该项目负责人杰奎琳-卡维耶所说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舞蹈团便有机会了解与比较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在当时,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芭蕾对他们来说近乎拥有着不可比拟的水平,各中国舞蹈团团长也开始逐步向“法国学派”水准靠拢。为此,他们建立了CIDC - 法国舞蹈巡演艺术学院。”
在这所学院名字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合作交流的历史,也正是这样的合作范本促成了自2001年开始,与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