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可聊艺术不谈价格 2011-05-05 11:47:40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陶力 莫书莹 点击:
“陈光标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曾经非常英勇,但后来他的慈善作秀,就有悖公益之道,陈光标的做法是一种倒退。”中国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甚至给他这种以牺牲受赠人尊严换取自己满足的行为贴上“暴力慈善”的标签。

“我做的事,恨不能让13亿人都知道”

 

一方面是令人咋舌的慷慨,另一方面是惊世骇俗的高调,这大概就是最近几年中国普通百姓对于陈光标的认识。

 

“我做的事,恨不能13亿人都知道。”2009年3月,当记者第一次采访陈光标时,他坐在会议室里如此表示。许多媒体记者都对那间会议室印象深刻,它位于陈光标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 6楼,第一次采访陈光标的记者都会被先请到这里参观,因为这里收纳着主人多年行善的所有荣誉。

 

并不宽敞的空间内,除了摆放一张会议桌外,其余的空间都被各种奖状、奖牌填得满满当当,靠门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各种荣誉证书的彩色复印件,对面墙壁上则悬挂着他与多位国家领导人握手的大幅照片,照片的下方又是一排奖牌和奖杯。地上则竖着几幅陈光标的个人画像,基本上都是他在救灾现场昂首挺胸、神情凝重的形象。

 

显然,这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家”,如今依然很珍惜自己获得的大小荣誉,他经常亲自带领客人来到这里,指着那一排排的奖状自豪地问:“你看我有那么多荣誉,你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吗?”

 

“这是一个经典案例,出身贫寒的富豪想让所有人都能分享自己的成功。”美国《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的记者埃普瑞尔(April Rabkin),在参观了那间会议室后如此认为。他引用陈光标的话:“我希望将来中国人评论我就好像是你们美国人看待卡内基,在100年后,当别人谈论起慈善,我希望他们谈论的是我。”

 

埃普瑞尔曾这样回忆他在地震现场第一次遇到陈光标时的情景,“地震发生几天后,这里依然余震不断。一天中午,我与一群救援队员来到一处废墟前,一辆SUV缓缓驶来,陈打开车门邀请我进车聊聊,之后他告诉我自己那几天的救灾事迹并给了我一张名片,而他的助手在一旁告诉我说,他在中国非常非常有名。”

 

或许,正是冲着这个目标,陈光标慈善所到之处,无不高调进行。“必有媒体在场,必有政府官员在场,必拍照存档,必接受证书奖状。”曾经有媒体如此总结陈光标每次慈善活动的流程。为此他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有争议的慈善家”。

 

今年春节期间,他带着价值大约5亿元新台币的现金赴台济贫,新闻发布会上,那一堵令人啧啧称奇的“人民币墙”在台湾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有民众举起“陈先生,我们不需要你的红包”进行抗议。

 

两会期间,他公开告诉媒体,为了支持环保,他们一家四口人的名字都改了。他叫做陈低碳,老婆叫张绿色,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这些听上去有点滑稽的名字让他一时成为两会话题人物。

 

3月17日,他带着15万元现金奔赴盈江地震灾区,现场向灾民派发红包,并让灾民们拿着200元钱与之合影留念。

 

日本发生地震后,他又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传回了一组组他在重灾区工作的疑似摆拍图片。有当地媒体评论,在那些忙于救灾的工作人员中,这位始终被闪光灯包围着的中国人显得非常特别。

 

“一直以来,我坚持高调慈善的行为受到广泛关注,有人选择与我同行,为此我感到高兴。也正因为此,我的慈善行为受到了许多误解甚至扭曲,我感到十分伤心。”在一封致媒体的公开信中,陈光标如此袒露心迹,他称自己的高调行善只不过源于“本身性格如此”,就好像他的“慷慨”一样。

 

“陈光标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曾经非常英勇,但后来他在慈善作秀,就有悖公益之道,陈光标的做法是一种倒退。”中国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甚至给他这种以牺牲受赠人尊严换取自己满足的行为贴上“暴力慈善”的标签。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光标个人风格上来说,确实高调得过头了。我们曾经劝他成立专门的基金会,他口头承诺愿意。但是不久后,他发了一张夸张的照片:一座用百元大钞堆成的‘钱山’,他张开双臂,站在钱后,示意要将这么多钱捐出去。此后,我就彻底死心了。一年前我与王振耀等一同劝过他,但他听不进去,而且日益‘疯光’。从那时起,我就非常担心,觉得他总有一天收不了场。今天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悲剧,更是中国慈善的悲剧。”

 

真善人也好,伪君子也罢。陈光标并不讳言,高调的慈善行为也给自己惹来了不少麻烦。“有乞讨的,骗人的,讹诈的,甚至还有威胁的”,他曾在不止一个场合对熟悉的媒体大倒苦水,“有人不远千里来到公司找我,拽住我的衣服不放就为了要点钱”。对此,自称见多识广的陈光标表示,只凭面相自己就能分出好人坏人,有时即便是遇到坏人,但碍于面子,他也会给对方几百块。“多数来的都是穷人”,他补充说,而他自己非常喜欢那种将红包亲自送到贫困老百姓手里的感觉。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