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深圳、上海、天津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各地相继挂牌。预计年底挂牌的北京文交所至今还未亮相,是何原因?对于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权益拆分”究竟是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艺术市场记者联系到了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王昱东,他曾经参与了北京文交所建立前期理论研究的工作,相信他能够给读者解开疑惑,使读者对北京文交所有更深刻的了解。
北京文交所迟挂牌因地位特殊
深圳、上海、天津、成都、广州等等诸多地方已经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这其中既有国家级的也有地方级的,但是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它叫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因为它这样的特殊地位,它的报批渠道是要通过国务院的批准,而且还要得到其他的相关主管部门的手续,考察非常严格。也许是好事多磨,王昱东认为,无论怎样今年春天应该挂的起来了。
扩大文化产业规模要靠重复交易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化水准还比较低,文化产权交易所正是为了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建一个规范化的市场,是强化文化产业的商业性,实际上是政府在引导,所以说它的引导性,示范性,整合资源的义务是更强的。
当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重复的交易来扩大它的规模。因为创意产业跟普通产品不一样,普通产品是要销售、消费掉,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相当于创意产品乘以他的交易次数,可以被反复消费,所以交易对于创意产业,文化产权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交易是他产生价值很重要的途径。
艺术品“权益拆分”的对象最好是“综合性资产包”
“权益拆分”,是文交所交易的一种模式,现在上海、天津都已经采用了这种模式,因为北京文交所现在的工商审批还没出来,经营品种还没有公布,目前来说北京文交所是否采用“权益拆分”还不能做出定论。但是“权益拆分”这种模式,谁适合来被拆分,王昱东认为原则上是都可以,例如,传世的名作,成长性的艺术家作品。从为投资人负责任的角度来考虑,王昱东认为是综合性的资产包更合适,在这个资产包里有很稳定的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是传世作品,它的上升空间有限,但是很稳定。另外是成长型的作品,成长型的利润高,利润高的反面就是说它风险也大,所以王昱东认为应该是即有传统的,也有成长型的作品。
保险与鉴定问题好解决,评估缺乏机构
王昱东认为保险是比较容易的,最初中国艺术品保险都是买国外比较大的艺术品保险商,有英国的劳合社、德国的安联。近几年像中国人保、中国太保都在发展艺术品保险业务。基本上的模式就是由中国的保险公司出保单,但是要把70%大部分要到国际保险商分保,大家来分担保险、分担风险。其次鉴定也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国家的文物局,各地的文物局都有艺术品鉴定的专业机构。
最难的是评估,目前国家没有公认的评估机构可以来做,王昱东认为实际上就是缺乏一个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的专业机构,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