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江河
停笔十年,著名诗人欧阳江河2009年开写长诗《泰姬陵之泪》,还未写完,节选发表在去年的《花城》杂志上。他因该诗作荣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发表上述感言时谦逊地表达获奖的感受。
虽然时代变了,但欧阳江河一如当年,认为诗歌与灵魂相关,特别呼吁读者保持读诗的习惯。5月7日,在获奖的当晚,他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我来说,诗歌是感知我存在生命的方式。”
印度之行成就《泰姬陵之泪》
欧阳江河回忆说,“2009年3月,我和北岛、西川、格非、翟永明、李陀等十人受邀到印度参加一次中印作家交流活动,对话的主题是东方文明和诗歌。这也是近百年前泰戈尔到中国交流后,中印之间最好的小说家、诗人和理论家之间的对话。”在行程结束前一天,中方一行人到泰姬陵参观。
欧阳江河说,“我参观前没有思想准备,以为就是一般旅游项目。但到现场一看,很震撼。它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在不同时间段,因光线不同,颜色都不一样。导游带我们进去用手电筒照墙壁,看到里面有很多镶嵌着宝石、玛瑙、翡翠。当时我就想到泰戈尔的诗‘宝石是时间的串珠之泪’,北岛还把它背了出来”。
在回到住处的路上,欧阳江河说,在近两小时的车程中,一向喜欢说话的他没说什么话,很沉默。“我知道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也知道他们的故事。参观完,我很感慨。”
在回国一个月之后,欧阳江河开始写作《泰姬陵之泪》,至今没有写完,“《花城》发表了350行,我还有200多行,加起来近600行。”这几乎是他写诗三十年来最长的诗歌。他说,“人类写眼泪的诗歌不少,但像我这样,整首长诗来写它,算是第一个。”
虽然《泰姬陵之泪》写的是泰姬陵和泪,但欧阳江河告诉记者:“写诗其实是找一个对应物,写自己的感受。比如这个‘泪’在诗中有五种形态:作为鸟类(鹰和燕),寓意诗歌的想像力;作为河水(恒河、黄河),象征时间和不同的文明;作为陵墓(大理石、宝石),象征爱情的永恒;作为菩提树,对应印度佛教的形象;作为天使的身体,对应的则是基督教的形象。”
所以,虽然写的是眼泪,欧阳江河却说:“这不是经验的眼泪,而是观念的眼泪。我的主题是复调的:既有爱情的共通性,也有在差异性中寻找共同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