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坚守光靠诗人不行
在物质主义的狂潮中,过诗意的生活或通过创作、阅读诗歌感受诗意,很多时候都成为一种奢侈。在欧阳江河看来,对诗歌的坚守,并非只是诗人的事情。
在欧阳江河看来,“对诗歌的坚守,可以有写作角度,那就是诗歌不能在诗歌里写诗歌,也就是必须在两个平行过程中发生联系:心灵世界的感受,包括疼痛、黑暗、感动和眼泪等;另一个是现实世界。无论消费时代多么汹涌,对诗意的坚持没有更多伤害。”他对新诗人的创作建议也是如此,“诗歌一定要跟身边具体的现实联系起来,这是向外;不要跟灵魂联系起来,也就是向内。不然,诗歌就会成为自娱自乐”。此外,他还建议新诗人们,“写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功近利。对语言的热爱就是对生命的热爱,理解了语言,就理解了生命,理解了世界。”
在欧阳江河看来,还是有很大一批年轻人热爱诗歌,“只不过诗歌越来越成为少数人精神上奢侈的享受”。他的忧虑在于,“年轻人不喜欢诗歌,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的年轻人身处网络时代,对文字的体验与感受和我们这批中年人都不一样。而现在的年轻人写诗,格局小一些,特别自我,特别具体,主要是经验意义上的自己,也就是围绕‘小我’,更多的是‘本我’。中年诗人则更多地超越了经验自我的一面”。
除创作方面外,欧阳江河也坦言,“诗歌的坚守光靠诗人的写作是完成不了的。它与阅读、传播、批评的向度共生、同构。所以我特别呼吁读者要保持读诗歌的习惯。毕竟中国是一个注重诗乐教化的古老国度。总不能人人都赤裸裸地追求物质。作为一种准宗教,诗歌不能丢,如果一个国家丢了它,是很悲惨的”。
对近年来出现的车延高“羊羔体”、赵丽华“梨花体”现象,欧阳江河也有清醒的认识,“全世界都是这样:大众媒体喜欢传播简化的、关键词似的新闻信息,对传播带有丑闻或负面事件有传播的热情。这实际为了满足大众娱乐消费的心态。而诗歌迎合了大众传播技术的一些特征,就成为了恶搞的对象。我们不能怪诗歌,也不能怪媒体,只能怪大众恶搞的心态”。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