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5-14 17:41:3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10年11月17日王林旭画展研讨会在北京画院举行,主持人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院长唐勇力先生。今天到会的专家学者有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先生,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小可先生等。

唐勇力:说的非常简短,深刻点出王林旭先生的画品。王明明先生对王林旭画展给予极大地支持,有请!

 

王明明

 

王明明:我跟林旭非常有缘份,98年我们俩一起到了政协,参加了三届全国政协大会,直到成为常委一直坐在一起,所以对他慢慢增进了了解,经常看他的作品,跟他聊天。尤其在我们一起到黄山一起画画之后,我们较多地探讨了一个艺术家在他成名之后如何达到新的突破,具有什么样的底蕴才能有所突破的问题。林旭具备了艺术家最好的素质,这就是他对自然的情感。他见到好的东西会吸收,比如那年我们去了黄山正好赶上李可染的捐赠展,这个展览启发他画了黑而厚重的作品。他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认准一条道会一直走下去,还有他善于吸收好的东西,我想一个艺术家善于借鉴别人发展自己是最聪明的。你和有些艺术家谈话的时候,会感觉在他的眼中别人都不行,我断定这样的术家不可能走远,因为他不吸收营养。任何行当都是一样,不吸收好的东西就没有前途。跟林旭先生接触这么长时间,我感觉他对有我很大的启示,就是善于吸收。过去我也不太理解,他画的竹子为什么会那么有名?实际上,他为我们的外交工作做了很多事情,一直在用文化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谈,林旭在外交方面做了很多贡献,他用画作为一个报效国家的媒介。实际上对林旭来说,加深美术界对他的认识也是他的一种动力。他不服输,在这一点上,一会他会把他自己的情感告诉大家,他希望与所有的美术界同仁加强沟通,敞开心扉,跟每一个人交流并向他学习。这种努力是我们美术界蒸蒸日上的必要条件,可以让我们抛开内心没有必要的一些想法。我想我们美术界团结了,我们的艺术能够做得更好。

 

他对我还有很多启示,比如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劲头。我经常去他那,看到他的作品铺了一地,我问他昨天干吗,他说昨天画到四、五点才睡,他拼了命地在往下做。你看他的画室,锅碗瓢盆都在里面,就跟做饭的一个大师傅一样,需要泼的时候就泼上去,完全是性情和心灵的东西在发挥。这种情绪,是其他东西不可代替的,如果没有如此投入作为积淀,感性的东西就不会那么深沉。

 

艺术家对传统要有研修的积淀,对当代艺术要有自己的感悟和再发挥,由此迸发出来的东西就蕴涵着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无形中的进步。我同意刚才大家讲的那些观点,我今天的发言总的就是说:林旭在我们的接触中对我的启示非常大,谢谢大家。

 

唐勇力:谢谢,刚才王明明的发言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林旭先生的艺术激情和对不同绘画的营养吸收,以及对自然界的不同感受,我想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没有吸收和激情就没有创造,刚才王明明讲到了超象之外的艺术精髓之处。下面请李魁正老师发言。

 

李魁正

 

李魁正:参加今天这个研讨会我很高兴,因为到会的这么多同行都是富有创造精神的画家,还有很多促进绘画创造的理论家。昨晚林旭先生特意打电话约我今天一定到场,这种心情使我们很能好沟通。我非常赞同和推崇林旭先生这种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我们要知道,林旭先生不仅是受过专门学院派训练的画家,而是以画竹闻名的。今天这个画展体现出他从竹子到超像的艺术形态转型,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艺术的例子,对我们大家都是一个启示。其实我跟林旭先生虽在一个系统,但说实在的我们以前见面不多。给我的感觉他是很谦虚,很勤奋,很努力学习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三点,我觉得很难成就一个有创造的画家。

 

一年前林旭请我去他工作室,我看了以后非常吃惊。确实像刚才大家讲的那样,工作室里满地都是画。他非常谦虚的说“李老师,在这点上您是我的学习榜样,您有很好的创造成就,给我指点指点”,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对他的绘画艺术而言,画竹子不是到头了,他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什么是美术的创造、开拓、发明?科学可以发明,绘画就不能发明吗?王林旭这个例子带来了一种启示,如果说二十世纪王林旭在画竹子,二十一世纪的王林旭就进入了转型,转的非常好,值得我们画坛的人学习。

 

我们整个国家都处在一个转型期,中国画也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我们有笔墨的符号、功夫和精神,要想找到一个传统和现代结合点,实际上是很难的,我们的包袱会很重,因为我们这个传统工夫拿不到手会愧对老祖宗和前辈,但同时每一个大家又要努力创新。创新就是转型,这个转型是多样化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国画界的创新氛围和交流平台。每个人都需要有转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观念和思维的转折。王林旭在这方面的转折不是技法的转折,从画竹到“超象”的转折体现了一种追求和升华。对这个问题从更高的角度看应该看得比较清楚。再有一点就是界限。在中国画与世界绘画之间既存在着界限,又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空间。赵无极的绘画被西方人公认为绘画大师之作,这一点使我想到,东方人能够更好地创造,我们有智慧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