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艺术+拍卖》采访中,亨利-鲁瓦雷特先生就多个问题畅所欲言——卢浮宫的定位,对其旧传统的再更新,阿布扎比博物馆建筑工地人权问题,面对不断缩减的预算的挑战,以及博物馆管理的新形式。
卢浮宫在2011年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博物馆很快将开设新的伊斯兰艺术与拜占庭艺术分部,但同时也向当代艺术敞开大门,从青铜馆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天庭画到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大幅画作《Athanor》,亦或是近期的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雕塑展。
我深深感到,一所不对当代创作开放的博物馆,是正在死亡的博物馆。8个世纪来,卢浮宫一直善于捕捉现代主义的最新成果,包括了博物馆自身建筑在内。卢浮宫同时也一直都是在世艺术家们的家。18世纪,于贝尔-侯贝尔(Hubert Robert)曾在卢浮宫拥有他自己的工作室;19世纪,所有的大艺术家们都从卢浮宫的珍藏中汲取灵感,无论是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德加(Degas)、马奈(Manet)还是塞尚(Cézanne),他们都曾居于卢浮宫、又因卢浮宫而长生。这一传统在20世纪有所丧失:一些博物馆时有被遗忘的迹象,而许多艺术家都远离于此。我们希望能为这种传统重新赋予活力,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需求,同时也能看到其带来的成效,尤其是从观众流量上看。卢浮宫宫殿建筑可上溯到中世纪,而博物馆也一直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仿佛它生来就一直未曾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