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谊(明)、朱谊汜(明) 书法合卷
绢本手卷 1640年作
1、释文: 闻驭仲老社丈解郡奉待二首;驭仲老社丈抵里奉讯二首;驭仲老社丈授屯留令奉寄二首;驭仲老社丈别业怀寄;驭仲老社丈自屯留之蔚州太守二首;塞下曲寄驭仲老社丈六首;驭仲老社丈生子于云中寄贺十四韵;送驭仲老社丈蔚州太守入觐;驭仲老社丈有迂道西还意志喜一首;乙亥九日寄驭仲老社丈;秋获后言怀寄;擢守维扬三首;擢守登临寄贺二首;生次君于登郡;上书得留、郊望寄;书卷寄长句;信中再寄二首渭川词寄呈(诗略)。
款识:崇祯庚辰岁孟夏二日社弟谊顿首稿呈政。
2、释文:闻驭仲老社丈归里奉待二首;莱州刺史擢倅登期;老社丈生次公于登州;登州寄讯;擢倅大同,刺史莱州去年谒;擢倅维扬便道归里;生长公,老社丈二首;刺史尚公计待以送之,老社丈三首;付讯二首(诗略)。
款识:崇祯十三年岁在庚辰朱明初旬,雨窻新霁,清风袭人,弟朱谊汜沐手具草请吟坛郢正。钤印: 朱谊印、子斗父、朱谊印、湖石馆、仲宗、栽松道者
跋文:
1、 细观两卷尾图书一号子斗,一号仲宗……吉光片羽已令人展翫不置耳。咸丰癸丑九月平轩治识。钤印:臣、治
2、壬子岁杪家晴崖持此卷……所谓韦曲王孙揜旧闾者也。次日又记。钤印:平轩
3、按阳伯文集载明奉国中尉……杜陵野老能勿哀王孙耶 丙辰仲龝望前二日时雨新霁,平轩书于虹映楼。钤印:王治印、京兆三原
鉴藏印:弎原王氏家藏之印、平轩鉴藏
画心:26×302.5cm 25.5×312.5cm
跋文:26×44.5cm
朱誼(氵斗),字子斗,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第十世孙,秦憨王(朱元璋第二子)九世孙,谓青门七子,工诗、书,见《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p63,商承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孤本明代人物小传》。因朱誼(氵斗)卒于(1655——1660)年左右,年八十余(见吴伟业《鹿樵纪闻》载)。因此推断这件楷书作品是他写于60到65岁左右。
朱宜汜,字仲宗、宗甫、栽松道者,室名湖石館,安徽凤阳人,宗室。见《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p402,商承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本卷书于1640年,明朝灭亡前五年,诗是写予时任蔚州太守驭仲老,诗中尽情地描绘了太守领军征战抗击清兵后凯旋而归的场景:
亲挽强弓号大黄,五千子弟尽戎装。
官兵鼾卧将军醉,炮火烧云夜出垆。
插酉已破凯歌归,露布争看马上挥。
一泻彩毫停不住,还登青冢吊明妃。
朱誼(氵斗)作为明末代王孙,和八大山人、石涛一样经历了灭国之痛,为逃避清兵的追杀,隐姓埋名,流落街头。这些在清咸丰年间,任斜州知府的王治的跋中都有详细的描写,从王治的跋中还可以看到:“壬子岁秒、家晴崖持此卷来征真赝,留案头年余,因详加考订此,此以善价得之……并袭藏也。”据史载,明朝秦王府(西安)历经李自成之乱和清兵的全面屠戮,共有1000多人被杀,可谓满门抄斩。清初实行残酷的“清文字狱”,藏有明代王孙且有抗清诗句的手卷是有杀头和满门抄斩的风险的。因此这件作品能保存至今难能可贵,除书法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未见博物馆有此类收藏。
诗中上款來臨,字馭仲,陜西三原人。崇禎五年(1632年)任蔚州知州,工詩詞。著有《蔚州志》。卷后题跋者为王治,字平轩,陜西三原人。道光十七年任四川叙州知府,對四川少數民族情況頗了得,著有《四厅纪程》一书。
朱谊(氵斗)、朱谊汜二人所书诗作一为楷书,一为草书,通篇运笔精到,圆笔中锋;劲秀工整,纵横有行,端庄有致。字体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华贵。
【相关阅读】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