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篇 2011-05-24 17:23:51 来源:artspy艺术眼 作者:陈颖编译 点击:
大多数艺术家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艺术家的状态:制作物品。然而过去的半个世纪见证了作为概念表演者而存在的艺术家在数量及其名望上的逐步上升:这些艺术家不是在做东西(make things),而是在做事情(do things)的人,他们做的事情往往会留下一些图片、照片、录像或其他形式的附属

Paradox of Praxis 1 ( Sometimes doing something leads to nothing), Mexico City, 1997

 

埃利斯像是某种公共场合中的小丑、隐晦色情作品中的政治煽动者以及从事娱乐行业的自由作家的结合。他显然是极富魅力的。他曾声明——这也成为了其作品的一个准则——他的作品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谣传来描述:“也许你用不着亲自观看这件作品,你只需要听说它就行了。”这并不新鲜。这句生动的笑语出自冷静沉着的Californian Chris Burden之口。埃利斯通过小规模的行动产生了巨大的绯闻效应,为关注自我及艺术机构与媒介的全球化提供了渴望。他那些与商业无关的作品对迫切希望自己脱离力量强大的艺术市场的策展人以及必须竞争以吸引大量无组织的、变化无常的观众的博物馆馆长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安慰作用。用“接受理论(reception theory)”这个时髦的词语在学术上加以粉饰的话,埃利斯记叙艺术的作品把艺术潜在的优点限制在了取悦大众上。

 

埃利斯1986年来到墨西哥城,他一开始从事的是改造工程,随后转向了艺术创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当时他的创作技巧还十分的外行,但同样对其事业有所帮助。在MoMA举办的这场回顾展中,一系列正在进行的微型画作中大部分都被刻上了“Le Temps du Sommeil(睡眠时间)”的字样,用一些超现实的图像给观众以消遣。这些画面类似于儿童故事书上的插画,大多数都古怪而又脱俗。你甚至不好意思轻视它们,那种感觉就像你将要去踢飞一只小猫一样。许多这样的怪念头突然出现在了一场展览中,而这场展览却是以影像投射在半黑的房间中为控制元素的。埃利斯就如何否定对观众的直接吸引力这个问题提出了讨论。这种挑战同时也扩展到了这位艺术家概念行为的幽默感上。埃利斯1997年时受委任在提华纳与圣地亚哥(美国加州港口城市)之间创作一件关于两地复杂边境的作品。而他则利用这一笔钱,选择了一条能够环绕整个世界的航线从墨西哥到达美国,途径圣地亚哥(智利首都)、悉尼、曼谷、上海、首尔、安克雷奇及温哥华。这样的方式十分别出心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