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燕京八景–1 太液秋波,300x120cm,彩色照片,2008
燕京8景 之2 - 琼岛春阴 - A 彩色照片 A:300 x 120 cm, B:180 x 72 cm, C:120 x 48 cm 2008
在北京从事摄影教育与创作工作的王川,其早期作品《觉》系列以通透的影像,打造了少年梦想与青春苏醒的动人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叙事性的,而是在几多变幻的寓言式的画面中,展开了有关生命的诗意抒情与视觉反思。他的这组作品也许预示了他对于摄影的可能性的最初的想象,也为我们理解他的摄影实践的可能性提示了一个也许是最初的指标。
在数码摄影技术以不可逆转的强烈势头进入到当代摄影的影像表现中来时,人们一般多是顺势而为,随时跟进其突飞猛进的成像技术,只图转化其高强的表现力为自己的影像创造带来直接的帮助却无有对此强势的本体论反思。然而,当数码摄影技术的成像可能性、尤其是其图像解析能力达到了几乎可以说是巅峰的阶段时,终于出现了某种重新思考其清晰度的意义与再现能力的努力与尝试。这种努力,有的时候甚至是以反清晰、反再现为外在特征体现出来。比如,王川的《燕京八景》系列就是这么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尝试。他通过这种对于数码成像的基本要素的像素的突现,来检测眼睛与图像、现象与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逆向而为,而是一种深深地思考了影像本体为何之后的具体实验。
王川的《燕京八景》所表现的主题,虽然是北京历史上所曾经出现过并且被以优美的文学方式加以命名的、但今已不存(或复建)的八个著名景点。不过他所提示的此“八景”画面,并不是去利用数码技术的强大的再现与再建构能力去虚构出当时的(也是一种想象的)“八景”,而是以数码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像素(pixel),来作为半抽象画面的视觉构成元素,给出数码的图像建构与摄影家对于可视性的理性解析的辨证关系。在这些“八景”画面中,数码的基本像素以粗放的形态构成了画面中的景观内容,同时也可以说是以其粗放形态消去了景物的细节特征。以这样的极端放大某种特质的手法,王川以像素作为一种描绘又是消解的笔触,以一种将文化乡愁以新的技术形式推向远去与解体的而不是拉近与凝视的方式,提示了运用一种新制像技术来讨论文化与再现、现实与怀旧等的许多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