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源《柏拉图》 大理石
李:参加威尼斯展览是怎样一个契机呢?
杨:彭锋跟我说他的策展方案和想法,问我是否有兴趣。同时他也找了很多艺术家。我们交流了几次,很快就确定了这个方案,后来根据展馆做了很多调整。
李:之前有想过会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吗?
杨:没有。
李:您的作品涉及的艺术形式很广,很丰富。不局限于架上。不知道您对这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方式有什么想法?
杨:这次中国馆的展览,跟我以前参加过的艺术展都不太一样。我们对这次展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它不拘泥于展现一些具体的艺术作品,更主要的目的是透过艺术家的经验来还原中国人看待事物的方法或角度。要有明确的地域性。
李: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
杨:展览是用五种气味来体现“弥漫”的主题。后来我们有个共识,“药”只是中国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不用只做药,只要有关系的就行。所以从我这方面来讲,做这件事会和我的工作立场有密切的关系,而我的立场就是要呈现一种个人的地域性,这点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李:那您现在对这个作品的想法成熟了吗?目前,作品进展的情况怎样?
杨:作品已经做完了。今天刚运走。我最后做了一个陶制的容器,一个小罐。因为器皿本身是一种虚实结合的东西,它内部是一个虚的空间,上面留下的罐口很小,可以吹出声音,而且里面还有种味道,就让人觉得很神秘。要想知道里面的秘密,就得把它砸碎,但这样作品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作品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可见的”,简单说就是没有秘密。最后现场会摆放很多这样的小罐子,观众看着喜欢可能就拿走了,最后这个作品就消失了,被分散地带到各地,成为另外一种东西。
李:最后就化为无形。是什么样的方法和角度呢?
杨:我的作品就是一个信息,一个能和所有人沟通的密码,一个秘密。其实这就是我的一种工作方式,我的内心里有很多这样的感受,但需要有一个具体的东西来呈现这种构想。而陶罐既是人们常见的东西,又和一般的陶罐不一样,它的口收得很小,窥探不到里面,同时它又有一种艾草的香气,但要知道里面的秘密,作品就不存在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