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彭峰的意见呢?
杨:我更愿意把这次展览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因为这也是我们最初确定的一种思路,但当时还没有确定用陶罐这种形式来呈现。我开始对这个展览感兴趣的地方就是觉得,它好像不是一个艺术展,因为我对这个展览的理解就是,观众来到现场一看,没有想象中很“艺术”的作品,都是些很普通的东西,但就是这些看似家常的东西会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到,一种独特的看待事物的方法。
李:您之前做过类似的作品吗?
杨:做过,是关于艾草方面的。就是专门找技师用艾草拧成线,沿着展出的空间挂起来,然后点着,等艾草着完的时候,作品也就结束了,参观者进来之后就能闻到一股艾草味儿,但只能看到一根线,说不清楚。
李:我觉得您这次这个想法也非常好,很多中国的东方的文化特色。
杨:这其实是很多人共有的一种经验;我喜欢用一些非常大众的东西,就是各种文化领域都接触得到的东西,就像我做过的马和羊。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龙什么的,我觉得龙跟人又没什么直接关系,不像马和羊,是跟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我认为艺术呈现的东西就是得让人惊异,但是这东西可能就是一把筷子,所有人都知道的筷子,但艺术家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而每个艺术家也有个体的差异,所以艺术才有不同的呈现,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李:跟其他几位艺术家交流过吗?
杨:刚开始大家聊过几次,然后就迅速地开始工作了,因为离开幕的时间愈来愈近嘛!
李:您觉得以这种方式去威尼斯是最理想的吗?
杨:也没有什么最理想的。因为对我来说,通过我的工作,最终完成了这件作品,就足够了,仅此而已。
李:今天这样的作品表达方式距离版画专业似乎很遥远了啊。
杨:是,89年毕业90年代初的时候拍过一些纪录片,拍得很深,就是带有考古和探险的那种,拍了有五、六年。做这个事情也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做得也很专业,因为我希望能在这种工作中收获跟我的趣味相关的经验。这种经验不是学校给的,也不是从西方的艺术中得到的,而是完全由人的兴趣点生发出来的。后来我就开始画画,90年代画的《土地人》系列,到了两千年开始做动物类的作品,那些作品花了很长时间,从想做一件作品到完成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
李:是因为构思的时间长,还是因为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
杨:主要还是技术方面。因为当时不像现在有互联网,很多东西不懂可以查,那时候没有这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