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6-07 10:06: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昭举 点击:
“泛波普”概念的提出,和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当代审美的泛化、艺术的通俗化、艺术的综合化等发展趋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泛波普艺术走出了传统规范的束缚,它不断地与建筑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环境艺术等互渗、嫁接、共融,在吸收其它艺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泛波普艺术不再自我封闭,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它消解了传统的艺术概念,突破了旧有的艺术界限,代之以多维的美学思维,是一种边缘与综合的环境艺术,这可以泛波普建筑为有力的佐证。

 

5、泛波普艺术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私密空间,而是面向公共空间,带有极强的公共性。所谓泛波普艺术的公共性是指艺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存在形式。泛波普艺术的公共性在于消解私密性和个人性,强调艺术的共享,和艺术的民主性、大众化密不可分。泛波普艺术的公共性不是一种艺术风格或流派,而是一种社会公众意识和理念在艺术领域的折射与反映。泛波普艺术往往设置于公共场所或领域,对社会公众开放,并被大众所共享。也就是说,泛波普艺术是民主、开放和面对社会团体或族群的。泛波普艺术具有广泛的公共理念和社会公益范式,关注大众文化和公众的审美情趣演变。泛波普艺术的构想、制作和实施都体现了公众的参与性,它是在公众的自由交流和相互讨论的情境下完成的。寻求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是泛波普艺术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从美术馆走向室外和公共空间,由“架上”走向“架下”,由以个体创作为中心转向以大众的接受效应为核心,是波普艺术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二、泛波普艺术的美学定性

 

泛波普艺术是泛哲学、泛美学指导下的一次艺术试验,它着重研究艺术与自然、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文化、美学的和谐关系,它超越了传统艺术美学的风格论,强调艺术的文化功能。泛波普艺术是文化学、美学、艺术学的有机合璧与贯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美学研究体系。它以泛审美思维为理论支点,以泛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泛文化、泛美学与泛艺术、环境设计的关系为研究内容,是一门以功利性美学客体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美学,也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美学、技术美学、环境美学等诸种分类美学的多维美学综合体系。它不仅要研究艺术的形式美,还要研究它的功能美、观念美。泛艺术美学是侧重研究环境、姊妹艺术与艺术本体之间的多维和谐关系的一种综合性功能主义美学。

 

三、泛波普艺术及其形态划分

 

(一)泛波普艺术的定位

 

泛波普艺术在内容和理念上以波普艺术与其他相邻艺术、物理环境、文化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其艺术形式只是泛文化、泛审美内涵的一种符号隐喻和象征,它的艺术创作往往置于一个特定的整体环境空间,其主旨是为了建构具有泛文化之美的环境,它的审美评判尺度为是否具有泛美学价值,即泛波普艺术必须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和谐一致,并且能充分传达出强烈的文化理念。也就是说,泛波普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说,必须对文化环境有利,起码不能对文化环境产生破坏作用。泛波普艺术不是一个本体论命题,而是一个开放、变化的公共性与社会性环境艺术,它只有在环境空间里,并和其它艺术景观相互映衬、比对、互融、共生,才能具有美学意义。泛波普雕塑与建筑艺术一般具有公众性特征。泛波普雕塑艺术、泛波普建筑艺术强调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它成为协调人与环境、自然的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具有审美与文化的双重效应:也就是说,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定审美形式,给人以审美感受与审美愉悦;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具有文化效应,即对环境和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有益于文化环境的良性发展。

 

泛波普艺术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型艺术形式,它将具有独立表现力的艺术与由诸种因素联合构成的公共空间复合协调,合理地处理艺术表现与整体环境的关系。泛波普雕塑艺术与泛波普建筑艺术在创作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

 

1、泛波普艺术要有一个大整体观,即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并存关系。这种整体观是指包括艺术在内的总体环境及其诸种因素所形成的一体化。泛波普艺术追求场所环境中的艺术与景观之间特定的构成形式,是特定环境中的独特构想与造型。

 

2、泛波普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的整体性包含了对设立位置的选择、内容形式、体量尺寸、色彩肌理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建筑造型和艺术的影响力范围等方面的考虑,它是周围自然环境、艺术环境和城市环境序列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3、泛波普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艺术设置点的协调尚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可能。但是,它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街道的特色协调一致,也就是说泛波普艺术的创作、设置必然受到既定空间和诸多环境条件的限制。它应该恰当地配置和处理好城市象征性艺术、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性艺术和大型广场的装饰性艺术的区域范围划分和连接。在场所设立泛波普艺术应注意主从关系与重点把握,不可多层重复,应注意整体性与同一性。泛波普还应该充分包含和体现自然美学思想,追求物景协调、空间配置的自然和谐,不应将自然环境过度地“人工化”。

 

4、居于公共空间的泛波普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应与公众的审美心态、艺术取向相一致,关注艺术的公共性,重视艺术与环境、大众的和谐与亲善。泛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现代风尚,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时代特征。泛泛波普建筑艺术应该从大众认同与接纳的视角,注意与大众审美情趣的共鸣,具有公众参与的特性,在贴近大众喜好的前提下融入公众活动之中。

 

(二)泛波普艺术的形态划分

 

1、民俗波普、政治波普与商业波普

 

(1)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情境的比照当中,中国泛波普绘画艺术集中体现在民俗波普、政治波普与商业波普三种文化符号的整合与嫁接上,这三种文化类型恰恰是当代中国泛波普艺术家最常用、最惯用、最喜欢用的三类中国符号。对民俗文化图像的使用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历史修养的波普艺术家那里,这种文化符号既有关于“文人”各种书法形态、文人山水画、假山石等,也有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符码的,诸如古汉字、中国龙和凤、华表和石狮、武术造型、四大发明等;还有关于民间生活的,诸如京剧脸谱、唐装旗袍、绣花鞋、鼻烟壶等,都具有中国民俗学的意义。吕胜中、徐冰、蔡国强、展望等均可以看成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2)政治波普

 

政治波普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红极一时,而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艳俗艺术”(后波普)的形式再次形成一个强大的艺术流派。政治波普以“政治文化图像”符号主体,包括“文革符号”、毛泽东形象、毛主席语录、大字报、批斗场面、红卫兵形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形象、红五星造型、样板戏人物形象、绿军帽等。王广义、冷军、张晓刚、王易罡等都是重量级的艺术家。

 

(3)商业波普

 

以商业文化图像为主要内容和题材,包括都市街道、高楼大厦、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洗浴中心、三陪小姐、卡拉OK等各类社会场景和各类人物形象。魏光庆、钟飙、安宏等就是其中的范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