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各个领域出现了高度的分工,艺术领域也随着唯美主义的出现,形成艺术体制这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在追问社会子系统的自我批判何以可能时,马克思辩证法的影子再次出现。比格尔认为从马克思那里可以抽象出一个一般性的观点:“自我批判是以批判所指向的社会构成或社会子系统完全进化出它自身的、独特的特性为条件”。[vii]依照这个观点,唯美主义的出现是前卫艺术出现的充分条件,因为唯美主义使得艺术成为一个独特的子系统。比格尔提出的“社会子系统”概念值得我们注意。比格尔对艺术子系统的论述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又是独立的,与经济基础有着不平衡的关系。因此,在比格尔将艺术作为社会子系统的观点中,更强调子系统的历史和社会史的不平衡性。我们绝对不能将子系统仅仅理解为“艺术为艺术(art for art seek)”。子系统还是一个体制性概念,其中涉及到生产、接受和功能等诸因素。比格尔从艺术材料(artistic material)自身的发展与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出发,将子系统的形成历史解释为自律子系统与内容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即比格尔所说:“体制的框架与单个作品所可能具有的政治内容之间的张力”。[viii]而艺术体制的完成也就意味着体制框架与单个作品内容之间张力的消失。艺术材料的观念来自于阿多诺对现代音乐的理解。阿多诺理解的艺术材料包含了旋律(melody),谐音(harmonics)和鸣奏曲般的体系性的形式(architectonic form)。阿多诺认为音乐的研究产生在音乐材料的变化,这种变化独立于音乐的社会功能,自成体系。比格尔在使用材料概念时,进行了音乐向文学的转换,他认为与音乐的抽象性不同,文字本身是承载一定意义,因此,文学的主题应该与形式、风格一起被认为是文学材料(literary material)的组成部分。[ix]资本主义中文学/艺术(特指视觉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体制化与单件作品主题社会化之间矛盾不断斗争的过程。
唯美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艺术体制与单件作品主题社会化之间斗争的结束,历史前卫是对整个艺术体制的反抗。但是,在比格尔看来,历史前卫已经成为历史,它只不过也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有新前卫艺术的出现,才说明艺术辩证运动过程的结束。我们可以假设唯美主义是正题,历史前卫是反题,那么新前卫艺术就是合题。新前卫艺术是对历史前卫的否定。历史前卫试图介入社会失败之后,新前卫艺术又成为艺术体制的一部分,不再以批判艺术体制为目标,而是成为艺术体制的一员。
二、来自逻辑学的艺术世界
与比格尔试图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前卫不同,丹托进入前卫艺术的视角是哲学式的。他所追问的问题很明确,即是“当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不存在看得见的差异时,什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x]丹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充满了分析哲学的味道,他用逻辑学的方法去分析当代“艺术”概念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在分析过程中,丹托并没有完全照搬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和立场,而是进行了一定的转换。首先,丹托公开承认在艺术定义问题的探讨中,他是一个本质主义者,他认为艺术必定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概念的必要条件;[xi]第二,由于丹托学习艺术史出身,因此,他在阐释艺术概念合法性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艺术史的视角。这两点使得丹托讨论艺术的方法论源于分析哲学而又不同于分析哲学。
“风格矩阵”是丹托阐述“艺术世界”理论的核心,也是丹托分析哲学方法论体现最为充分的关键之处。在丹托在《艺术世界》一文中使用了风格矩阵来详细解释艺术世界理论,时隔30余年后的《艺术的终结之后》一书中,他再次使用风格矩阵来说明艺术世界的问题。但是,风格矩阵成立的逻辑基础是什么?丹托只是在《艺术世界》一文中给予了详细解释。对风格矩阵逻辑基础的理解是理解丹托“艺术世界”理论的基础。
丹托实际上使用了形式逻辑的两个基本概念来分析风格矩阵得以形成的前提。第一个概念是矛盾(Contradictory),第二个概念是反对(Contrary)。[xii]任何学过形式逻辑的人对这两个概念必定十分敏感,因为我们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它们各自的特点是:
相互矛盾的命题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例如:
命题一:
这件作品是表现主义的。
命题二:
这件作品不是表现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