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原因很复杂 2011-06-14 13:47:49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点击:
现在活动频繁,的确很热闹,也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从好的方面讲,首先是把氛围激活了,对于有才华、有潜力的作者,也确实能找到施展的平台,无论是搞理论的还是搞创作的,都有机会。但也透出现代社会的浮躁感,可以说现在就连“学术活动”也成了文化产业了,它已不是学术本身了……

张江舟作品《殇-戊子记忆之二》

 

市场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学术界也有责任

 

东:现在中国画界在社会上非常热闹,活动也特别多,你是怎么看这种活动频繁的现象,包括市场,现在中国画市场比以前大多了。

 

张:现在活动频繁,的确很热闹,也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从好的方面讲,首先是把氛围激活了,对于有才华、有潜力的作者,也确实能找到施展的平台,无论是搞理论的还是搞创作的,都有机会。但也透出现代社会的浮躁感,可以说现在就连“学术活动”也成了文化产业了,它已不是学术本身了。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和个人会拿钱做这些事情,因为他们能获利。这本来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因为商业动机介入,已经破坏了学术的品质。真正的学术活动,如果长期这样搞肯定是不行的。最近几年,国家主要在发展经济,要人民吃饱饭,对学术活动的投资少了,正规的学术活动应该是国家来投资的。最近有个很激动人心的事情,是一个创作项目,题目叫《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工程》,后来国家批下来了,一共批了一个亿,这也是建国以来这一块国家投入的最大一笔钱。国家投入这笔钱,主要是这个项目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主旋律,这和整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是合拍的。对于我们画家来讲,能借国家的力量做一些事情,自己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很愉快的事。最近已经定下来了,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三家联手共同完成这个项目。国家投资做这样的事情,会很纯粹,当然,这二十多年也有许多很学术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在当代中国画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东:现在市场上的有些画家,自己搞了一些自己有感觉的画,但是市场反应不好。他搞了一些小情调的小品,结果市场又认这个,但是他在画这种画时又没有感觉。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坚持自己走学术的路,还是为了市场搞一些市场喜欢的东西。

 

张:实实在在地讲,我也画一些小品画并且出售,这是目前一个很客观的事实。能真正坚持走自己的路子,从来不考虑市场,市场又获得成功的,这样的例子非常少。往往是市场选择了这其中的一部分人,一部分呢?就是画风相对比较恬静、悦目的,或者说与我们传统审美习惯比较接近一些,这样就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另一种,自己的创作往往和市场接不了轨的,这是因为你的风格样式和我们审美习惯拉的很远的。这里面有相当一批作者,创作的作品都卖不掉,为了市场就画一些小品,很多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实际上是很无奈的事情。

 

市场肯定是接受赏心悦目的画,因为它要刺激感官,不需要太多的修养。深刻的东西就不行。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术界是有责任,也不能完全责怪市场。因为欣赏的人毕竟大多数是老百姓,有些画,经营字画的人本身都看不懂,这里面就有一个引导的问题。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关于市场的一个座谈会,大家一股脑的埋怨市场,什么很乱呀、无序呀,天天有人买俗画呀。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觉得就市场目前这个现状,学术界本身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个例子,像凡高现在一幅画就五六千万美金,但是当年却因贫困抑郁而自杀,这说明当时的学术界都看不懂他。后来过了一百年,才发现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首先是在学术界认可他了,他的画才那么值钱。这几年的价值评判标准是混乱的,起码说价值评判标准是模糊的,市场混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