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6-14 15:58: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曹俊杰 点击:
当富豪游艇结队前往威尼斯狂欢、圣马可流域成为高速公路的时候,威尼斯双年展正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在越来越博览化、旅游化的这个逾百年之久的双年展上,逗乐与消遣替代了威尼斯本身的批判与尊严。

褪色的学术批判

 

或许是为了招徕更多的名流来威尼斯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季,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不仅在水路上如此对游艇开放,在作品呈现上也似乎表现出一种褪色的学术批判。

 

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美国馆的前方,摆放着一个颠倒的军事坦克,一个艺术家在坦克履带上跑步,看似如同在一台跑步机上锻炼,成群的记者在坦克后拍照,其中一人大喊:“这就是美国。”

 

在瑞士馆内,设计师托马斯-赫赛豪恩将瑞士展馆改造为一个由镜子和商品组成的迷阵,点缀着暴力、死亡主题的照片,水晶迷宫上出现了一条标语:“我们必须和无所不在的透明作斗争。”而在加拿大馆上的标语则不乏冗长,设计师Steven Shearer在纸板上写道:“用雾雕刻的升腾的分泌物”。

 

两届英国特纳奖提名者迈克-尼尔森,将英国馆设计成一个昏暗光照下的公寓——这倒是符合某些程度的主题,带着一个天井。里面利用一些木材、家具、杂志、衣服等日常材料,制造了一个看似有故事的场景,似在表达各种材料间的关系。据说,英国馆在预展期间,就得排队一个小时才能进去。

 

稍微严肃点的德国馆,被评为本届双年展的最佳国家馆金狮奖得主。德国馆大厅中布置了克里斯托弗-施林格赛夫的作品《恐惧的教堂》。观众可以通过这一作品看到,克里斯托弗公开地描绘了他的疾病以及对生命、苦难、死亡这一循环的检验。艺术家本人在去年因癌症去世。

 

“国家馆一直很难整体呈现,这体现了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态度和开放程度,今年感觉国家馆做得好点的,是德国馆和新加坡馆,以及波兰馆。”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如是介绍自己的威尼斯观感。

 

新加坡馆展览艺术家何子彦《无知的云朵》约30分钟的影像作品,主要描述八个住在出租屋里的角色与云朵的关系,展览现场还会加入各种声音和烟幕效果。波兰馆是选取了一个以色列艺术家拍摄的三部短片,谈犹太人在波兰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现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沿用“主题展+国家馆+机构参与的平行展”的主要形式,每届确立一个主题,由各国政府推选策展人及艺术家组织国家馆展,由于国家馆由各国政府自行组织,其国家馆的整体性和艺术标准并不一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