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祥:重要的是未来
风往回吹05 (100cmx80cm 2009年)
艺术锋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投资艺术好像成了一种时尚,尤其是财力雄厚的银行、地产、矿业和风投公司,都在“收藏历史”的口号下涌进了艺术市场,他们的理由是:国家强盛必有对等的艺术和明星,收藏他们的作品等于收藏历史,而历史又可以由金钱与舆论联手打造,因此,收藏这些已经进入“历史”的作品必然会赚钱。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华祥(以下简称王):若以艺术价值来评论,恐怕问题就有些复杂,历史上艺术品的标准比较清晰,譬如,最核心的是技术,其次是内容,或者说技术与内容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人们看重风格,要有可识别性,但是,现代主义之后,形式主义独大,风格演变为形式,内容被认为是使艺术不纯粹的东西,独创性和差异性成为衡量艺术性的主要尺度。现代主义对艺术史的贡献也是在于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因此而建立了形式创造的理念和方法。中国早期油画家中如林风眠、常玉、潘玉良和后来的吴冠中与王怀庆等就是属于这类画家。但是在整体上,中国并未完成现代主义革命或课题,因此,差异性和原创性的原则并未建立起来,因此,“八五新潮”的模仿运动竟被当成了新潮流,当代艺术中的抄袭和挪用,艺术批评中的西方标准或模仿西方的标准,不但不会被抵制,反而成了艺术不艺术,当代不当代的标准。那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就可能不在艺术性而在其历史性,即:虽然艺术性(原创性、审美性、技术性)不好判断,但是其内容的批判与反讽以及在国际上所引起的关注使之代言了缺席的中国当代艺术。因此,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它们对中国而言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为什么尤伦斯要打包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因。
艺术锋尚:您的观点似乎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实践者和批评家的观点,譬如:朝戈和朱其就公开批评当代艺术的炒作。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些观点虽然很受关注,但是并未丝毫影响到艺术拍卖中当代艺术的价格被不断刷新的脚步,也未影响到另一些批评家以他们为核心而写的“美术史”,如吕澎等。是什么原因和力量在推动这些?为什么市场会选择这类“当代艺术”而不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