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6-23 15:26:24 来源:《投资有道》 点击:
面对国内艺术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货源越来越稀缺,因此前往海外收集艺术品正成为国内藏家、卖家乃至拍卖行的共识。据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尤永介绍,基本上每家拍卖公司每年都会有很多海外回流艺术品上拍,匡时每年征集的拍品就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来自海外。

“海外回流”并非金字招牌

 

《投资有道》:海外回流艺术品几乎占据拍卖的半壁江山,主要包括书画、瓷杂,都是以哪些时期为主?

 

尤永:主要是明清为大宗,占90%以上。一是因为明清的艺术品在市场上卖得贵,拍卖公司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货源也多;另外,早于明清的文物,比如青铜器或者古代石刻,是不可能在拍卖上出现的。文物法有明确规定:出土文物归国家所有,不可能成为拍卖标的。

 

匡时拍卖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因为年轻,所以我们也勤快一些,跑的地方多一些。每个月公司都有专家奔波于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美国各地,每季拍卖,我们都会推出海外回流专场,反响都非常好。

 

《投资有道》:海外回流的艺术品屡创新高,它们在价值、精美程度、保存、修复等方面与国内现存艺术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尤永:“海外回流”不是一个金字招牌,在拍卖场上,不会因为是海外回流的价格就贵,也不会因为是国内的就便宜。价格由拍品本身的价值所决定,跟它从哪儿来的没有关系。只有一种情况例外这件东西系出名门,如果是大藏家收藏过的,当然要加分。所以你看到张宗宪收藏的在市场就很有号召力。

 

一件好的、值钱的艺术品,不管在谁手里,都会把它当回事,都会好好珍惜。不过从技术手段来说,中国国内的文物保护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投资有道》:主要是哪些人在购买海外回流艺术品?他们是以此作为投资手段还是永久收藏?海外回流的艺术品与国内现存艺术品之间是否有价格差异?

 

尤永:中国的古董艺术品,绝大部分都是国内的藏家在购买,海外回流的也是一样。至于会在手上留多久,每个藏家会有自己的尺度。在目前这个阶段,以投资为目的的购买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即购买艺术品主要是看好它未来实现的价值。

 

在以前的中国,收藏古董曾经是犯法的,人们也没有收藏的概念,最近这二十年才开始有古董文物艺术品的公开收藏,觉悟之后才发现很多好东西都没怎么留下,也造成了今天不得不去海外征集。

 

海外的收藏传统一直没有中断,一件藏品可以传三代。例如日本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地区,但是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没有丝毫兴趣,就会把藏品拿出来卖,由于是爷爷辈收藏的,他们对价钱并不是很计较。海外的藏家基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价格不那么计较。他们没有置身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不知道藏品到底值多少钱,即使国内的专业人士也不一定清楚齐白石、张大千的画现在值什么价钱,因为行情每个月都在变。这样一来,拍卖公司的压力就小了,不仅征集起来相对容易,底价也可以定得低一点;买家的压力也小,卖掉的可能性就更大。

 

国内很多藏家都是这几年才进场买东西的,卖的时候都有个心气儿,要的价都不低,拍卖公司压力比较大。比如同样是齐白石的一幅画,从美国征集的这件底价为50万,从上海征集的底价为100万,肯定是50万的好卖,而且很容易就冲到100万。竞价的人多,对成交也比较有利。海外很多藏家比较淡定,因为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