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原因很复杂 2011-06-29 11:34:46 来源:艺术国际 点击:
辗转于80年代而汇聚于90年代的本土抽象艺术一族,在面临后革命氛围的文化历史条件时,于振立,在90年代的抽象一族中, 淬炼出了独特个性语言方式。

抽象艺术的出现所具有的文化针对性是鲜明的。但它作为艺术演进中的一个新形态,已是无可质疑地出现了,并且在90年代逐渐走向成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抽象艺术家,如于振立、丁乙等,较20世纪85新潮时期同类作品的粗糙和幼稚,已是今非昔比。

 

《20世纪末期中国油画“抽象语言”》 邢峰宇

 

于振立完全脱离了自然形体, 完全可以将其列入抽象绘画中去, 以纯抽象方式追求肌理变化以图在观赏者中得到一种心理的同构, 这样的实践者在国内的确屈指可数, 希望这种形而上的探索能够在少数人的坚持下积累并有所收获。

 

《近观中国当代油画》顾丞峰

 

于振立以《吃喜酒的女人们》画上具象表现的句号, 趋向完全松弛和自由的抽象艺术。1990年的抽象作品《点与划的具象》系列, 使他初具东方精神的抽象表现风格,画面类似书法的主观性笔触, 随意而又有韵味, 其与奥妙的色彩变化相互作用,使画面获得一种动态。《生日的手记》系列中, 于振立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媒介, 增强了画面的浮凸感和表现力, 物质特性成为形式的有机因素, 从而与精神性相契合。

 

《裂变与震颤——东北当代艺术的进程》 顾振清 杨荔

 

用油画的笔触表现自然的流动和充满生命力的视觉感, 于振立可为这方面的优秀代表。他的“写”与“形”, 及油画的色彩的关系在看似随意性的描绘中极为有机地融为一体。

 

《油画的东方之路》高鸣

 

20世纪的中国油画家中间,从事纯粹抽象绘画的人相对较少。从吴大羽、吴冠中到曹达立、王怀庆等人,都是从自然景色、具体物象中发现有意味的形体、色彩元素,将自然物象加以分解,然后是以纯粹的色、线、面组织起含有个人感情趣味的形式。他们的“风筝”不曾“断线”——没有切断形式元素与现实事物的联系,而是保留着个人对现实世界的记忆、幻想以及通向现实世界的形、色、光、影脉络。更多的画家是具象和抽象兼容并蓄,交汇穿插,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特有风采。而于振立、江海的抽象表现着不同情绪色彩的运动,与丁乙极端冷静的网格图式形成对比。

 

《中国油画的现代主义试验》水中天

 

于振立,多年隐居在大连市郊的山上,把画“抽象”看作传统文人赋诗作画的修炼形式。现在居住在大连市郊外的山上,从事艺术创作。1970 年代,由于在群众艺术馆工作,于振立创作了一系列以政治招贴画为主的作品和政治宣传画。八十年代,参与新潮美术活动,于1986年主持了大连—北京市青年油画展,成为大连青年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八十年代末,于振立开始创作一系列抽象形式的作品,包括绘画和综合材料的作品。此后至今,于振立潜心于油画与水墨等综合材料创作。1993 年于振立创作了《生日手记》系列,同年3月2日他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了自己的抽象绘画个展,并多次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重要展览,包括1996年第一届“上海双年展”、2002年“首届广州三年展”等。2003 年,他创作了《点石成金》系列(参展作品),运用传统水墨和西方油画材料,尝试把物质材料作为语言自身,挖掘物质本身的表现力。也就是使物质自身成为符号。

 

《意派——中国“抽象”三十年》高名潞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