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力拿回自己的作品《X?》时发现,辗转过程中有人进行了再创作。张培力原本没在画上签名,但有人自作主张在画面左下角郑重地签上了“ZPL”,随后在画背面也签了一个。画是真的,签名是假的。
说到这些的时候,张培力有点感谢民生现代美术馆。这次展览有一件作品《圆圈中的魔术》,十年前他带着作品方案参加韩国的光州双年展。作品需要8台背投,但是背投太贵了,折中一下改成了8台电视机。从那以后这个作品没再做过。所以这一次,是《圆圈中的魔术》第二次实施,却也是第一次按照艺术家本人的意愿实施——民生给他准备了8台背投。
但问题依然要回到1988年的黄山会议。一群充满激情的早期当代艺术开拓者都难以忍受的录像,观众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录像,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张培力解释,观念至上,其实是早期录像艺术的特点。那是艺术家的一种表达方式。张培力开始留意录像艺术,可能就是因为观念的冲击。
1980年代末电视机的逐渐普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有人曾经说,电视机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家庭的权力空间结构。原本放置先人牌位、神佛造像或者中堂卷轴的客厅中央,现在被电视机占领。一家人共处的时间,基本都在电视机前发生。张培力发现了电视的重要性,这才逐渐开始倾向于录像艺术的创作。
但今天的录像艺术,已经越来越感官化、重视叙事了。画面也做得越来越精致。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娱乐至上。张培力自己早期的录像艺术也有些观念至上,但近两年也开始增加一些叙事了。“但叙事不是诗意表达,也不是现实讲述”,这一点他很看重,他排斥感性的表达,抵触刻意的理性——刻意理性,最终都会走向符号化。所以,强调保持自然状态。虽然这比较难。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