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艺术”还是“另类营销” 2011-07-29 17:03:07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包慧烨 点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现代都市标志之一的地铁兼具起了秀场的功能,任各路“怪客”显神通。网友们甚至编出这样的段子:“地铁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乘地铁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漫画,听像一笑话,人生境界大舞台这里已包括……”

近日,上海某地铁出入口通道惊现“穿越女”。一袭乌黑长发,一身粉红色露脐古装,女子曲腿斜倚在地上,铺开一张“大字报”说明来意:“奴家本是清源村人士,无故穿越于此,身无长物,求盘缠回乡,来日报恩。”当一名男子问及“穿越女”如何报恩,女子竟文绉绉地说道“本应以身相许,奈何近日思乡心切,待他日归来之时,小女子必报公子之恩”,转身却又掏出一张“包养证”,称“此为信物”,甚至摆弄起时下流行的iPhone4手机向对方索要电话号码。

 

“简直是现代版的《聊斋》嘛!”、“我还是上古时代的人呢!”、“她能不能带我穿越回500年前啊?”、“原来穿越也是要路费的呀!”……围观者随手拍下眼前的“雷人”画面晒上微博,“穿越女”就这样火了,被数以万计的微博网友转载、评说着,连续几日跻身“热门话题”。

 

地铁被“怪客”占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现代都市标志之一的地铁兼具起了秀场的功能,任各路“怪客”显神通。网友们甚至编出这样的段子:“地铁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乘地铁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漫画,听像一笑话,人生境界大舞台这里已包括……”

 

早在2007年6月,就曾有人把自己扮成奥特曼的样子,出没于上海地铁1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点莘庄站;2008年7月,一“鹿人”地铁乘客的图片在各大论坛流传,只见“它”身披白大褂、手提公文包、头上罩了个长颈鹿头套,将自己的真实面目遮得严严实实,举手投足相当淡定,却“雷”得路人惊诧莫名;2008年10月,有人被闯入地铁的“木乃伊”吓一跳,一个全身裹着白色纱布形似“木乃伊”的人不时与乘客打招呼、握手,把一位女乘客吓得以书遮面,大喊:“快走开,太恐怖了!”;人们也对2010年8月在地铁游荡的那位“白狐女”记忆犹新,该女身穿白色长裙,头上竖着一对毛茸茸的狐耳,最为惹眼的是,身后拖着一条差不多有一米长的“尾巴”……就在“穿越女”现身的几天前,还有网友发现一头紫发、白衣飘飘、手持金光闪闪法杖的“雅典娜”在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乘车,有人发出微博:“她是来拯救世界的吗?求真相。”

 

为人或为己“营销”

 

据了解,从前地铁里出没过的那些“鹿头”、“马头”十有八九是网游公司策划的把戏。去年夏天的地铁“白狐女”实为参加当时ChinaJoy游戏展的模特。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地铁“雅典娜”已被证实为炒作,是在为完美世界旗下的新游戏《圣斗士星矢》造势。角色扮演者“美歪”也在网上发布了一系列扮演“雅典娜”的照片,与网友拍到的地铁“雅典娜”如出一辙。在7月底举行的ChinaJoy游戏展中,“她”将召唤其余12位“黄金圣斗士”华丽登场。

 

这回“穿越女”的来路暂时不得而知,但一些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或许说明了些什么。有人留意到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第一时间转发了“穿越女”现身上海地铁的那条微博,并留下这样的评论:“雷倒,新手村的女孩,长相漂亮,身材不详,行为荒谬。”一位网友直言:“一看就知道是巨人网络策划的荒谬营销。‘穿越女’所自称来自的‘清源村”正是巨人网络旗下网游《征途》里的一个初始场景,该游戏刚刚于7月20日推出一款全新的资料片。‘穿越女’掏出的‘信物’上也印有网游《征途》的标志。”且不论这是网游公司的宣传噱头还是玩家的自我炒作,都逃不脱“营销”的嫌疑。

 

这类行为是“求关注”

 

“形形色色的地铁怪客践行的还不仅仅是传统的营销模式,更是一种销售沟通的行为艺术。”心理学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以行为艺术作为宣传方式,不仅削弱了营销或者广告的目的,也把艺术本身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拖拽进普通观众心中。不少行为艺术还会邀请普通观众参加,增加观者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徐康老师也持有类似观点:“相对封闭的地铁空间是一个强制接受的客观环境,观者通常是往来的乘客,他们本身对周围的信息较为关注,因此在地铁中进行‘活广告’的推销更能锁定目标消费人群。”他认为地铁怪客上演的行为艺术对青少年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究其内容,此类行为与近年来日本动漫的cosplay(英文Costume Play的缩写,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的角色)风气盛行及穿越类型的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电视电影的追捧有很大关系,“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一般具有追求时尚新颖、表现自我、体现个性、容易冲动等特点,故而无论行为艺术的‘活广告’在青少年中得到的评价是弹是赞,总能轻而易举地虏获他们的关注,而这一群人往往正是网游、动漫等领域强有力的消费者。”

 

地铁里频现这类怪异的“行为艺术”,让一些社会学家为公共场所的安全担心。同济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对记者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在500万人次以上,相当于这个城市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要在地下流动一圈,极端日这个数字更是逼近700万人次。地铁已经没有空间变身秀场了,任何程度的围观,都会成为安全隐患。”那些“行为艺术家们”为招徕关注,时常还聚集在地铁出口,这样更不利于客流疏散。他直言:怪异行为引起的‘轰动效应’背后,需要考虑到地铁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设施,是否可以来为这些我行我素的“行为艺术”买单?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