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停摆了两个月的东站画廊推出了一个名为“群像”的联展,28位参展艺术家都是大名头,一个典型的精品展。据悉,展览的作品均来自一个私募基金的收藏,而本次收藏展正是东站画廊转型后的第一枪。
于2009年开张的东站画廊被视为aye画廊老板杨滨逆市扩张的一个举措,并以其个人收藏展作为开幕首展。两年后,东站画廊再现收藏展,而此时画廊的组织结构与发展方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当记者就合伙人变更与融资传闻询问东站画廊负责人田恺时,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东站画廊的股权结构相对于画廊要做的事情来说,不会那么重要。画廊的投入显然不只是房租水电与办展费用等日常开销。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谁有资金和能力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事,从这点上讲,它更像一个艺术中心。”这样的说法没有正面回应关于杨滨撤出东站画廊的猜测,同时也意味着可能有新股东的进场导致了股份权重的改变。
“东站画廊有新的融资,未来除了画廊的一般业务,也会加入基金管理的运作模式。现在已经吸引了一些志同道合、有共同理想、价值观、审美取向,有实力的收藏家、投资人的加入,他们来自纺织、地产等实业,他们看好东站画廊,也认可我对于艺术市场的把握”。田恺如此阐述东站的变化。
对于这些“神秘”的新伙伴,记者猜测正是“群像”收藏展背后这只私募基金的成员,田恺并未否认,他说对于这次展览的作品,画廊会予以代管,部分藏品可做销售。除了画廊销售的一贯方式,还将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新的交易方式。
就记者掌握的信息,另一个与艺术基金相关的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其旗下画廊也将于近日在798开幕,可见,基金资本涉足一级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
除了股东的变化,东站画廊在经营模式上也产生了重大的调整,总结地说,就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系统地操作二手生意,并为收藏家提供投资顾问的服务。将私人dealer(经纪人)的模式延伸到画廊平台上来。
“这关系到如何开放的方式解读‘画廊’,我们要做成一个可以为经纪人、拍卖人、画廊人,甚至艺术家提供买入卖出服务的开放性平台。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哪家画廊不是在做二手生意的?要知道不仅仅有拍卖公司的存在,很多整合资源的事情画廊也是可以操作的,而且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优势。基于对目前市场形势的判断,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对此酝酿已久的田恺解释道:“在延续传统的签约艺术家模式的前提下,只要是符合我们这个体系的,我们不排斥其他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交易方式需要创新。就像中国的拍卖公司直接从艺术家那里征件,这其实就是一个创新,而画廊也需要改变。”
在理解了田恺抛出的概念后,记者得出了一个比喻,东站将以画廊的形态替换或整合曾经游走于一级与二级市场之间的Dealer功能,将“坐商”升级为“游商”与“坐商”结合,新增一个1.5级市场的经营概念。
“以商业为主,学术和服务为辅,这就是未来东站画廊的经营特征,因为商业性正是我所擅长的。我们会为那些没有更多时间在798闲逛的藏家提供全方位的收藏服务,既可以帮一个藏家买到作品,也可以提供画廊这个平台帮其做销售,经过包装策划,使利润最大化。同时,我们还提供艺术咨询、理财、运输、贮存、评估、保险建议等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为此,我们将逐渐组建一支由各行业专家所组成的服务团队。”田恺详细介绍未来画廊功能升级的细节。
“这一新的交易方式是需要资金保障的,”田恺最后说道:“也就是要有充沛的资金准备,库存中才能有更多的好东西以供挑选。只要有足够好的重要作品,无论单价多少,我们都会考虑购藏,我们都看好当代艺术的前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大的经济体,当代艺术市场没理由仍然像现在这么微不足道,我估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还不会大规模的收藏西方当代艺术。日、韩、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亚洲人不可能在别人的体系里占上风。只要我们夯实公共收藏、美术教育、美术馆体系,改进艺术品捐赠、关税等相关的文化法规,对于画廊、基金或者艺术家、收藏家,都会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