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侯作庆在与著名策展人杨卫交流
99艺术网:侯老师您作为一个老师在艺术学院教学这么多年,您对“教学相长”怎样理解的,您在多年的教学中又是如何实践的?
侯作庆:我不太喜欢某个学生像我,但是在第一节课我就是通过我的资料,通过某些艺术家的作品,这个说起来很繁琐,我就说一个例子,实际上老师就是茫茫大海的一个航标灯,在告诫在这儿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说你不要撞礁,甚至说你不要上岸,但是给予了一个方向,就是你看到了这个方向,或者是你绕行,或者是你直行,但是你上岸了,我感觉就是误会了一个导师的意图,就是你是不是应该像我,就上岸了,我对这个不太赞成。
我愿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加强,因为在你对材料触及的时候,这个敏感性是更加真实的对自己有一个判断能力,你光说,光是临制他人、临制自然的状态都不是未来能持续下去的。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我感觉还是对学者有一个真实上的触动,这个真实的触动可能是不能言表,但是心里很接近这个事。
99艺术网:现在在798或者很多的画廊里,他们选择艺术家作品的时候,纸面作品进行更多的收藏和展示,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侯作庆:不说纸这个概念,都知道,纸本身应该是大学之根本,因为它很随意,很普遍,到处能见到,当我们在大学里的第一天,永远离不开纸,而且我对纸的一种认识是与生俱来有一种亲近感,我对纸的各式各样的纸,一个是纸,一个是木头,这是我对材料非常喜欢的一个事情。纸实际上以前就是人们可能利用纸,但是不知道纸能不能跟你的心境更加近一些,实际上我们通过材料在纸上留下痕迹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要认清你的材料跟纸之间的关系,你光知道利用纸,但是不跟纸达到一种亲近或者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这里头包括你对纸性上的一种认知,材料在纸张上面能不能看到我谈到一些心境的问题,跟你的心境是完全吻合的,这就要求无形中你对纸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现象和效果是不是你视觉上,最能体现出你视觉的一种要求,否则只是一个功能。
纸有特别多的艺术呈现形式,在纸上比如说版画,尤其是我早期素描那一批,版画效果我在我不断的实现中也能实现,版画可能用机器、用材料,也是涉及到材料,用遍数,我用直接的材料、手的触及或者是材料上的一种借用,也能达到不同形式上的一个要求,这个形式上的要求,我总感觉,只要你真正的对纸的一种关爱,我感觉都有考虑,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近十年来的认识。因为他所能呈现的我都能达到,都能达到就是我有多大的视觉,我就能在纸上做到跟你这个视觉应该是越来越近的。后来早期的时候,大量的用的是石墨,石墨的灰度、重度,就像中国国画的水墨一样,都能呈现出来,甚至说我还能用石墨把水墨,中国水墨的痕迹也能实现,所以说有一些人光利用纸,但是纸能不能驾驭它,这是我最想关键要说的,真正想驾驭了,就能把你视觉的要求合为一体。
99艺术网:在生活和艺术环境两方面,您感觉长春和北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者是差距?
侯作庆:有差距,从我居住开始,到我作画环境,尤其是早期大素描的时候,作为一个画者应该有一个绝对的使命和能力的画家,那个时代确实没有给予我,有时候画画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能妨碍他人休息的时候,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作画,这个环境是给予了你一个独立的空间,但是实际上我要回过头来想想那段时间这么走过来的,也呈现出了很多的作品,但是这个时间是拉得很长,但是空间非常小,所谓的空间不是你画画有多大的空间,是你空间的周围,这就决定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里包括了文化,突然发现,我成长的环境跟中国一线城市的环境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导致了我生活的一种轨迹,因为你要是没有一个大的环境,你对一种文化的判断,甚至就像我对一个纸面上的判断一样有局限性,所以这次在北京做第一次画展,我共做了三次画展,头两次是在高校,但是依然是建立在一种教学的一个基础上去谈,去做这个画展,还是有他的局限性,因为你教学多了,实际上你的画面的语言也是非常单一的,但是你要真正地去在改变环境,去融入环境的时候,你的视线和你的开度要产生一个质的变化,所以这次在北京,从到这儿,从接触人,从个人的视觉,这样我深深地感觉有一个什么拓展呢?环境大了,有很多声音,这个声音是我需要去容纳的,这个容纳就是你意见不具备的,很陌生的,把你填补,对我以后的未来可能有很多的帮助。
99艺术网:透露一下您以后的展览活动吧?
侯作庆:展览活动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还是在一个体制下,我以一种体制内去走到中国一线的城市去做展览,还是依托体制内的一种教学为主,至于活动是这样的,还是看机遇。但是不妨要多多地去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也挺忐忑,毕竟做了很多年,但是不知道真正晒晒画,预期的判断是什么,但是不妨,因为已经做了,终究要有一个结果。
99艺术网:总会继续下去。谢谢侯老师,祝您展览成功。
侯作庆:谢谢!
【编辑:曹茂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