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基金缺乏专业团队及好的机制
国外的基金很多现在还是赚钱的,大多都是政府在操作的,政府支持其可以免税,包括最好的一支基金是英国的铁路基金,他们做的是长线投资,不是做短线操作,任何在国外的基金因为本身的量对总体市场来讲占不到多少,所以国外对基金的关注力没有那么强,只是投资非常小的一个项目。
在中国,艺术基金的架构、模式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包括现在很多人为了吸引投资人进来,会做优先对后,像很多股权基金的投资人一样。但是这种优先在国外是不会出现的,所有的基金投资人必须自己承担基金在投资过程当中产生的风险或者造成的亏损。现在我们跟中国的很多发行单位和银行接触过程当中慢慢已经说服他走西方的路线,必须建立投资的正确观念,把风险的控管由操作公司来掌握,但是风险的承担必须由投资人一起承担。
但是西方艺术基金的基本架构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法规,包括之后基金会涉及的税法问题。你的架构操作在于你的团队经验,而不是在于你的模式问题。现在中国艺术基金大部分都会做金融架构,但是缺乏专业的团队,这是最大的问题。
鉴定鉴价问题不解决 金融化时代难形成
基本上我想鉴定鉴价是最基本的,在任何艺术品交易过程当中包括收藏都必须要谈到鉴定鉴价问题,谁有制价权,这个奠定的基础和标准在哪里,谁有真伪鉴定的权利,现在在基金操作过程当中不可能是一家之言,必须要有委外专家,还必须要透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鉴定鉴价。
但是政府有没有办法成立一个中立的鉴定鉴价机构这是我们期待的。但是我们也会质疑,一是,如果这些专家完全是学者没有市场性,这样的鉴定鉴价基础在取向上就会有偏颇,二是,如果你让这些在外面操盘的或者是市场经验丰富的人进到中立机构做鉴定鉴价会不会有所谓的道德风险。
这些东西很难两全,全世界都很难形成,一个国家或者是任何政府成立一个中立的鉴定鉴价机制,这个机制如果有一天相对性上可以被接受,或者在市场里边操作人接受了,他成为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甚至可以把艺术品变成一个有价资产,既然变成有价资产就可以做融资贷款,这样金融化会更健全,但是前边的鉴定鉴价问题不解决,后边不要谈。所以我刚才说艺术品金融化离进场的时间还早,虽然现在大家都进场,但是离那个时代的来临还有一段时间,因为前面的工作还没有做完。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