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8-20 09:36: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芳 点击:
金融背景出身的郑惠文正在筹备北京一家艺术品交易所。他担任执行董事的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希望能在9月1日前上市交易。郑惠文日前曾以私人名义向文化部市场司打听政策上的动向,他得知,文化部正在起草一份艺术品市场交易条例。市场司的人士回答称“已经印了几稿,出台日期还不知道。”

今年7月,文化部传出消息,由北京市政府和文化部共同组建的“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预计年内将挂牌。郑惠文将这个消息称为“信号”,他认为,只有国务院办公厅审批的机构才能叫国字头,既然文化部都已公布此事,就说明国家肯定不会取消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形式,但预计可能会有一些政策上的微调。

 

考虑到稳健的因素,汉唐原来的上市品种预想有五个艺术品,后来减少了三个。

 

汉唐的股东有两个,原先占绝对控股的是郑惠文本人,占股80%,另一个股东是国脉互联电子政务研究院,也是一家民营企业。2010年5月,郑表示将旗下80%的股份转给一家公司,据郑惠文称其在该公司中也占据一定股份。之所以转让股份,他解释称,若未来政策上没变化,计划引进国有或其它性质的战略投资者。目前,汉唐员工约30人,其中80%是金融背景而非艺术背景。

 

“偷师”

 

艺术品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渠道,正受到追捧。但实际操作中,份额交易的种种弊端逐步显现。

 

天津文交所的一个已经显现的弊端就是,其艺术品代理机构似乎专为天津文交所而立,之前没有任何有关的代理经验,公司控制人与天津文交所股东关系紧密。在汉唐的保荐商中,就有一家备受质疑的永昌和顺,因为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今年6月30日才成立。对于永昌和顺的资质,郑惠文的解释是,汉唐要求文化公司注册资金达到五百万以上的公司就具备保荐商的资格,永昌和顺注册资金是一千万达到了资格。

 

对文交所而言,艺术品代理机构即相当于证券市场的投行,负责寻找艺术品并确定其价值发行份额后挂牌交易。这样非独立的“第三方”在天津文交所屡见不鲜,其实际所有操控最后都掌握在大股东及其幕后团队手中,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上市、如何评估份额、交易规则等,都是大股东说了算。以致创始人在开业前辞职退出,交易规则朝令夕改。

 

为了借鉴国内其他文交所的经验,郑惠文团队以公开及私下开户的方式分别造访了国内5大文交所:确定固定人群(即特定投资者,而非普通公众)将开户资金要求划定在10万元;签订银行、交易所、投资者三方协议等都是其造访获得的经验。

 

郑惠文还通过私人开户“造访”发现,很多文交所没有风险提示说明书。回来以后,将这一项改制为,投资者开户时,必须签署四份协议,其中就有投资人资格标准协议,比如,需具备多长时间的艺术品投资经验等。

 

此外在汉唐,艺术品上市后,其持有人就已经完全脱手,而在国内其它艺术品交易所,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原来的持有人还留有一些份额。艺术品上市后,汉唐规定十年内必须退市。期满后通过竞价交易或者是拍卖交易的方式将艺术品变现。“如果市场评估过高,就会强行退市,如果它跌到了80%以后,也会让它强行退市。”郑惠文说,依据过去二十年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艺术品的投资回报在30%左右才是正常的。但现在大家都希望像做股票一样拉高打低。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