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8-20 19:05: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冯明明 点击:
2011年8月20日下午三时,主题为“有风无雨”的安尼沃尔个展在站台中国开幕。展览为艺术家安尼沃尔在此的首个个展。

 陶步思:安尼沃尔,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疆

 

安尼沃尔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可谓独一无二。他早期抽象化了的具象作品独树一帜,这些作品魅力十足、朝气蓬勃而又极为简约;如今他更以感性的方式将沙漠景观、绿洲、都市风暴、冥想空间与风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与许多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样,安尼沃尔游历丰富,纽约、柏林、伦敦、维也纳、巴黎、洛杉矶、悉尼与墨尔本等城市都曾是他落脚的地方。他总是轻装简行,伴随他上路的,常常只有翻旧了的速写本、一两本富有启迪意义的书籍、最简易的咖啡机,再就是一件极为精致的西班牙或土耳其产的皮衣。受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实践思想以及中亚的肖像艺术与无像时代艺术的影响,安尼沃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将手工艺的、而非工业的传统引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视野;他灵活地实现了普遍流行的元素与背后传统元素天衣无缝的糅合;同时,他也表达了一些非常自我的关注点,是我们理解他的视觉世界很重要的依据。安尼沃尔把自己的立场界定为一个局外人,这样一种高贵的身份也就造就了他的与众不同,并赋予他以强大的人格与艺术力量。

 

安尼沃尔生于新疆叶城,伴随着成长,他逐渐从中国的“边疆”步入到了中心区域,同时也将他的视野从偏远的荒野转移到了腹地,从农村转向了城市,从寂静的沙漠转向了喧闹的都市;但他创作的艺术形象却在向相反的方向演变:最初艳丽丰满,而后却愈加简约,逐渐变为传达同一种视觉感受的图像符号——尽管他已经调整了画法,每一笔会产生的作用都经过仔细斟酌。安尼沃尔每年都会回新疆探亲,同时也会到那些他还没去过的边远地区看看。探亲之旅对他来讲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朝圣,是在世界各地流浪后的休憩,他回到了自己创意的源泉边,以跨越了种族与民族的才能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凯伦-史密斯:嘘……艺术家安尼沃尔在工作

 

在具象艺术所主宰的艺术世界中,抽象艺术依旧是小众艺术,而安尼沃尔因其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抽象作品而成为这小众中的一员。他的职业生涯主要植根于上世纪的八五新潮艺术运动,这也让他系统有致地追寻着一种独一无二的语言途径。1987年,安尼沃尔完成了他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的学习,他的艺术天赋在为数不多的几幅课外创作作品中初见端倪,亦和当时其他一些画家一样深具创新性和前卫性。作为实现艺术自由的一种手段,从革命现实主义信条到人体素描的显著特色,都曾经是那些倾心于个体视觉艺术的“新兴艺术家们”最无可辩驳的选择。从籍籍无名的团队成员到独特的个体,例如朱金石、王鲁炎、顾德新和王鹏;从完美的形式感到画布或纸张上表现出的条理性的绘画特征,都摆脱了“内容”的羁绊,从而传递出艺术家的兴趣所在,并且让一个真实的自我在画面中肆意挥舞。对安尼沃尔来说,这样的选择既不那么具有“政治性”也不是那么黑白分明:他的优势在于他所拥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框架下所特有的艺术底蕴,从如此的底蕴到纯粹的形式感的转变,就象呼吸一样,让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起来。

 

参观了本次展览,极具抽象感的彩色线条或以纸张,或以毛毡,或以画布为材料,给予观者以不同的视觉冲击。而这种线条笔触,介于稳固性和流动性之间,介于不透明性和清晰度之间,呈现在丰富的色彩对比所营造出的空间深度上,成为了艺术家安尼沃尔的一种标志性符号。当我们看到这种线条,当我们不再抗拒任何的不熟悉,当我们能够和自己的身心交流,我们就来到了安尼沃尔描绘那个属于自己的宁谧世界。

 

安尼沃尔,1962年生于新疆叶城,1988年毕业于中国民族大学油画专业,现任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教授。2009年,在今日美术馆的联展“我眼中的音乐”,他创作了一个隔离的空间,为了实现这种阻断,创作了一个三维空间的作品,可以从各个方面将观众包裹在一个形象化的空间中。他选用了一个较厚的工业用的毛毡来堵塞从上到下以及周围的空间内壁。每一个毡子都被紧紧地卷成管状,并一排排密不透风地水平悬挂在一起。在卷起来的管状毛毡凹凸不平的表面,随意地被涂抹上了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好似漂浮在广阔的大海中或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一样。2008年,在站台中国“微妙”群展中用丰富的色彩营造出空间的深度。在此安尼沃尔将延续毛毡材质的塑造和更多的可能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