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对南溪3D视觉艺术的解读
首先,在命名上,我认为它是一种视觉的总体艺术,就是说它不仅仅是绘画,而是一个视觉综合体。像鲁虹,刚才皮老师仍然还是把它仅仅当水墨看,始终抱着一个艺术形态学的观点不放,拿水墨的规范来要求他,如果这样,那它就完了,现在不是这个问题,3D水墨是总体性的,综合性的艺术,笼统地说,是视觉艺术的综合体。(鲁虹:孙振华他是用视觉文化的角度,不用水墨的角度,如果这样的话,就是3D立体图用电脑做出来一定会比这个效果要好得多,绝对好多了,我们不谈水墨,就谈你说的视觉文化,为什么要用水墨,请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跟你讲,他的立足点是一个视觉文化的立足点,他虽然解决的是视觉文化的问题,但他仍然是创作,它是南溪画出来的,不是机器印出来的,是他手工做出来的,这里面有过程,有他的个性,有它的个人经验。这些东西不是简单买一张图3D图的问题,不是那样的。比如你拍一个照片,与你画出一张照片,那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倾向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很同意刘老师说的装置这个概念,刘老师说的装置还是一种有具体物质形态的装置,我则认为它是一个后现代装置,或者说是一个后现代设置。他把许多元素都装进这个框子里了。他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一个框子,或者是一个装置,里面有艺术也有非艺术,甚至也包括鲁虹刚才说的游戏、有图案、有重复性的符号,有观众的参与,这许多东西都放在那个框子里了。这是一个新的装置,过去的经验,我们过去形成的关于艺术的经验在制约我们认识这样新的东西。南溪或许正在创作一种真正走向未来的视觉文化,可是我们许多从事艺术理论和批评的人,过去的艺术经验的暗示太强了,以至于我们不能够重新定义这样的一个事物。所以,我觉得现在说南溪是是架上还是非架上,意义不大。他的3D对我们过去的传统绘画是一个颠覆,它时刻在等待着观众、时刻在创造着观众,它是一个开放的视觉系统。
二,他的3D艺术消除了过去很多视觉艺术中许多对立的东西,刚才讲了,例如绘画和非绘画、作者和观众创造者、对他的作品,更需要整体性的观点,更需要综合性,参与性。
三,他是作品强调体验性、身体性、这是一种更具有直接性的视觉艺术,这些画一定要亲自看,描述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艺术是不适合语言和文字的描述的,必须要用眼睛去面对它,更强调身体的直接性,必须要把观众的眼睛带进去,这就跟其它的视觉艺术有所不同,它有一种视觉的直接性在里边。
四,南溪的3D视觉艺术是一个具有扩展可能,具有很多延伸可能性的艺术。这个我觉得还不是架上或者不架上,或者展厅是否合适的问题。它还可以走向更广阔的一个公共空间,他可以进入到公共空间里变成一个3D的公共艺术。
当然,把它变成公共艺术,它的品质也不是刚才鲁虹说的类似一张一般的3D图片,因为买一个3D图片是一般的图案和印刷品,那个符号是定制的,我们说的是把南溪的水墨方式的作品转化成公共艺术。( 鲁虹:从视觉性上,别分析水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