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什么是南溪的可能性? 2011-08-30 13:43:1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孙振华 点击:
我们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干预和压迫。这个从摄影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看到,3D、4D的技术更厉害地在压迫艺术。面对这种高科技,我们怎么回应?我记得雕塑学会在南宁开年会,集体看《阿凡达》看完了之后,所有的雕塑家都沉默无语,好像是一种被终结的感觉。视觉表现力

我说的建筑的外立面可以把南溪的画画上去。……我和鲁虹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分歧了。(冀少峰:鲁老师同意你的看法?)

 

鲁虹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看作是水墨画,我是同意的。我的意思也正是不要拘泥于水墨。我不知道刘老师怎么看,我觉得刘老师很好心提出了南氏笔路,这个还是有局限的,为什么有局限?还是在水墨领域里讨论问题,我觉得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来看,它是一种探讨视觉的问题,将3D运用到艺术中,这是他的价值。其他没有什么了。(冀少峰:我回答一下你,刘老师在提“南溪笔路”和“南溪墨点”的时候,南溪还没有画到这个地方,那个时候还是在水墨里头讨论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解决了一个困惑。)

 

我插两句,我发现一个问题,凡是看不出来的人比较焦虑,他对这个事情的价值很焦虑,我也不是说我看得出来,我昨天在网上发现一旦看出来感觉很奇妙,那种空间感、悬浮感很奇妙。(皮道坚:你看出来了?)

 

我今天中午和双喜喝了酒,到会场拿着画册看什么是什么,现在清醒以后反而没有喝酒后看的状态好。(鲁虹:以后我们看的时候都喝酒。)

 

这是一个玩笑,说明双喜有看不出来的焦虑,产生命名的焦虑,他老觉得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命名,最多就算是一幅观念水墨,双喜很反对装置的说法,觉得这个怎么能叫装置呢?同时,他又讲了,意义是生成、生长性的东西,老是拿过去的经验来解释今天的3D艺术,怎么够呢?我以前完全不认识南溪,今天才第一次见他,过去也不了解,但我觉得他画里边真是有一种可能性在里边。(皮道坚:“示范装置”比较合理。软雕塑已经有了。)

 

我个人看的不是他的水墨延续性的意义,而是观看方式,回到我们视觉,甚至包括生理的方面,把我们一起带入到一种观画的体验中间去,这个东西是建立在新的科技基础之上的。它改变了我们传统造型艺术的很多东西,这些都是因我们的视觉、我们的眼睛观看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立面潜在的可能性很多,你现在老是说这个也不是,这个没有什么,看来看去还是平面的好,我很不同意。可能是这个天性,我觉得新鲜的玩艺儿,尽管我不懂,只要它有特点,也不会轻易否定它,我们要更多地在里头发现它的可能,去探索、去尝试,刚开始就否定掉,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还有什么可能呢?我们应该很敏感,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美术理论来解释这些。(殷双喜:我再补充一句,南溪,我给你一个建议,当然我这个建议和刘老师的说法有区别,你现在展五件作品,你用五种材料做出来都有3D的效果,水墨、油画、丙烯、雕塑、版画,你往这儿一放,这个时候你来看作品不会给你讨论水墨问题,一看你这个五件全部有3D,你的作品就是3D作品,就是艺术家心思不是在研究水墨,是在研究不同材料表现3D。)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