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8-31 16:31:1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唐磊 点击:
那个年代很多艺术家都是美影厂的常客,黄永玉、唐云、韩美林等都常去美影厂给员工们上课交流,帮助设计动画形象。画家给大家讲墨韵、墨色,现场作画。这让那一代动画人和中国动画受益匪浅。

《小蝌蚪找妈妈》如何诞生

 

徐景达希望尝试制作水墨风格的动画,这位后来导演《三个和尚》的年轻人找到摄影师段孝萱,“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在靠人工制作的年代,要实现这个愿望,摄影师很关键,将决定很多效果如何能实现。

 

两人还找了时任美影厂总技师钱家骏一起研究,钱家骏是前辈老师,更是有名的全才。

 

构想被报到厂里,1960年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听了汇报后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这个消息传回美影厂后,水墨动画更受重视了。段孝萱起草报告正式报到厂里,开始水墨动画实验。

 

第一个实验镜头是“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来”。所有人连轴转,很快画好拍完,晚上九点在放映间播放。

 

“基本效果有了,很像齐白石画的青蛙。”前美影厂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摄影师段孝萱对媒体说,“缺陷就是没有背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嘛,没色彩,动作单一。但是基本味道就是墨润的,这个方法还是可以的。”

 

找到基本方法后,更大规模的实验开始。全厂所有原动画工作人员都开始制作蛙、鱼、虾、马等片段。

 

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后,再着墨完成每幅图案,并拍摄,这看似和其他动画片类似的操作流程,很难在成品中表现出水墨画应有的墨韵。

 

水墨画最重要的一点是渲染,比如墨重一点就是实的,画脸就不能是实的,要用淡淡的墨,但眉毛是实的,而衣服则不能虚的太厉害。一个画面实、虚要自然分开,才能表现出水墨的感觉。

 

经过反复实验,段孝萱总结了“大虚、中虚、小虚”标准,按此标准绘画、拍摄出的画面能更逼真表现出水墨画的质感。比如画蝌蚪,黑蝌蚪就用小虚,灰蝌蚪就中虚,尾巴都用大虚,再运用多次曝光的方法拍摄。

 

这一系列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后来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并被列为“国家机密”。

 

3个月后,《水墨动画实验》完成,描绘不同动物的多个几十秒片段组成了一个短片。美影厂考虑制作成片。

 

在找剧本的过程中,方慧珍编写的一个教孩子认知的科普故事被认为可以拍摄。蝌蚪怎么变成青蛙,故事简单吸引人,另外,故事中的很多形象都是水墨画中常见的,并在水墨动画中已经实验成功。

 

根据实验的成果和成片的需要,美影厂创作团队在原有的三四个故事环节的基础上,又加入六七个环节,丰富剧情,并加入彩色的金鱼形象。1960年7月,制作了时长15分钟的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受到几代人的喜爱,至今在视频网站上仍有较高点击率。

 

片子成功后,荣誉如何归属和标兵的选择标准,这个里程碑事件因这些直到现在都存在争议。很多人为钱家骏未被正名而叹,认为钱家骏才是水墨动画的创始人。

 

“徐景达、段孝萱、钱家骏肯定是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发明人。那个年代有老一辈在,年轻人不能出头,美影厂很多人都参与了工作,虽然后来很多人的名字没有在创作名单上出现。”一位参与影片制作的美影厂老员工对媒体说,“特伟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指导,虽然当时他对是否能做出这个片子持怀疑态度,但他是老导演,后期剪辑、审查镜头、有什么地方遗漏等问题,他都提出了要求。”

 

2010年,曾有人出书描写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提了一些人,没提一些人。很多老员工甚至联名写信到出版社说明情况。

 

大画家指导的创作

 

虾公公告诉小蝌蚪,“大眼睛的是妈妈”。小蝌蚪一看见大眼睛的金鱼就围上去喊“妈妈妈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