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9-06 13:24:08 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
近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艺术夜生活”系列讲座上,来自英国伯顿大学的老照片研究学者王溪以“百年中国影像与西方人对中国的幻想地理”为题,就老照片的历史发展与百年来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视觉认识做了一次脉络梳理。王溪目前在英国伯顿大学与英国媒体博物馆联合项目中工作,负责中国老照片的研究。

 

上海外滩早期景色(1923年左右),万国建筑与帆船并存于一景

上海外滩早期景色(1923年左右),万国建筑与帆船并存于一景。

美国地理学家George B Cressey(中)在1923-1927年在中国拍摄照片。这是1927年8月他在蒙古与当地人的合影

美国地理学家George B Cressey(中)在1923-1927年在中国拍摄照片。这是1927年8月他在蒙古与当地人的合影。 

 

记者:现在拍卖市场上,中国老照片的市场价值如何?

 

王溪:相比其他门类的艺术收藏,老照片还是属于“冷门”。绝大部分照片的价值远远被低估了。收藏老照片,需要收藏者对历史、地理、摄影工艺、摄影师背景等都有所驾驭,所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老照片收藏都很小众。

 

在中国拍卖市场中,“红色影像”一直备受欢迎,关于毛主席等伟人肖像、革命的场景与仪式、“文革”相关作品等都受到买家的喜爱。

 

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老影像收藏里,成套的老摄影相册会很有潜力。从这样的相册里可以看出摄影师的拍摄路径,了解更多的摄影师信息,了解拍摄地以及作者在拍摄时的主观情感。例如我曾收藏的美国地理学家George B Cressey在1923-1927年间穿越中国所拍摄的影像集,配合他出版的两本相关学术书籍与文章,不但可以整理出活灵活现的一个人物,更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而对比单张的蛋白影像,这样画册的信息量更高,但其价格一直偏低。

 

记者:根据你这些年来对于中国老照片的搜集经验,如何判断其价值?

 

王溪:近些年,针对影像收藏的骗术很多,尤其是针对晚清的蛋白照片。蛋白照片是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而印制的照片,1900年前的绝大多数照片和照片册都是蛋白照片。当时这些照片无法以底片放大,都是从底片直接晒印的,所以照片尺寸和底版大小完全相同,大多数在8×10英寸。近年来,国外投机商人,用同样的工艺,将过去的影像翻拍,重新使用新制的蛋白照片,以纯氧氧化方式人工做旧。

 

在收藏影像时,是否出自名家之手、照片的签名、影像质量、摄影的工艺(达盖尔法影像、蛋白照片或是银盐照片)、人像或景物在众多老照片中的珍稀程度,都会决定照片的价格。

 

记者:就老照片的修复和保护来看,你认为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在哪里?

 

王溪:英国的博物馆,对影像的保护与开发都很成熟,很多都有专项的资金支持。例如英国的国家彩票业,对于摄影类馆藏的投入很多。在我走访的多家博物馆中,无论从安全监控、湿度、温度、保存影像的专业箱柜,甚至每人每次看照片的手套与塑料薄膜,都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这也与我们国内很多博物馆形成对比。

 

记者:在数码技术横行的时代,你认为收藏老照片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王溪:当今年代,最横行的应该是手机摄影了。在这个年代,像素已经不是问题,媒介不是问题,每个人都是记者、摄影师、各种信息的发布者。老照片,来自于另一个时代,一个感光材料数量都极其限制、摄影过程纷繁复杂、需要探险与勇气的年代。所以很多现存的老照片,其实几乎就是绝版,对比这样的“众”与“寡”,便更能体会老照片的意义。

 

同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再看看那些街上时髦的着装,回头看看老照片中的楼阁庙宇,那些绫罗绸缎,其实是我们丢失了的身份。老照片是唯一、最真实的视觉证据,帮我们找回千百年来的历史遗迹。

 

(王溪,英国伯顿大学摄影在读博士,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工作)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