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世界性及其与传统的关系 2011-09-17 11:54:0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工作坊第八场活动,将于本周六9月17日下午14点,在北京798第零空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类图书展”展览现场举办。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工作坊第八场活动,将于本周六9月17日下午14点,在北京798第零空间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类图书展”展览现场举办。此次讨论的题目为“当代艺术的世界性及其与传统的关系”。主持人文化部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艺术家隋建国。著名艺术家汪建伟。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艺术评论家、艺术家朱青生参与讨论。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艺术已呈现了一种包括当代艺术、传统艺术、政治宣传艺术及商业艺术等多样化的文化生态,即使在当代艺术领域内,也形成了多元与实验的艺术潮流。在近十年,当代艺术以798艺术区为代表,完成了向社会和市场文化及新生活方式的转化。

 

中国的当代艺术以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九十年代的国际化和新世纪十年的中国经济崛起下的文化创新为成长背景。在语言上,当代艺术通过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到后先现代主义的语言形式,打破了建国前三十年以政治宣传艺术为主的一元化局面,使改革三十年的艺术呈现多样化的形式。

 

首先,沿着民国时期的现代主义实践,继续吸收西方的先锋派观念和多媒体形式,使艺术语言不仅是西方的传统写实主义和前苏联的现实主义,而是扩展到绘画、雕塑之外等非传统形式的语言,比如装置、行为艺术、新媒体、观念艺术等。通过近三十年以西方为主的国际艺术的借鉴,基本完成了对国际艺术潮流的消化,并根据中国的艺术传统和文化的现实问题完成了本土化。

 

其次,通过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当代艺术完成了对五四新文化的接续,使艺术脱离了极左意识形态,回归到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人道主义及民主价值观的探索轨道。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正式融入中国现实,当代艺术在思想视野上又完成了全球化过程。近十年中国的经济崛起背景,使中国告别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救亡”模式,当代艺术进入一个中国崛起后的世界性、传统的创新及文化输出的新语境。

 

当代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多元和实验的新时代,在语言形式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艺术、新媒体等实验形式并存;在艺术观念上,对中国传统形式的改造、针对社会转型的现实批判、卡通艺术、抽象艺术、革命和现代史的思考、个人世界的自我想象、商业形象的反讽等多元精神形态并存。这都意味着当代艺术在语言形式和主题上都打破了政治宣传画一统天下的沉闷格局,目前多元和实验的当代艺术是建国以来新艺术最具活力的时期,并因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广受世界关注。但中国未能真正拿出一套自主性的价值观和艺术语言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处在一个过渡性的“临时文化”中。

 

地处北京特殊地理位置的798艺术区,也使798艺术区及其当代艺术的展示和交易成为中国崛起后的世界性窗口,外国人士在798艺术区感受到中国的新艺术活力及其趋于全球化的新生活方式的魅力。这也使798艺术区成为一个全球化社区,来自十多个主要国家的画廊、艺术工作室及各种世界性的艺术展览入驻798艺术区。

 

当然,798艺术区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和剧变过程,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文化变革中的问题,比如,一部分当代艺术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简单化的处理革命和现代史资源及其对西方艺术简单的技术吸收的弊病;在语言技术赶上国际潮流的同时,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在削弱和淡化。

 

以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的非官方体制,在结构上过于偏向市场和资本导向,大量进入的艺术资本90%集中在艺术交易和商业化创作领域,而学术研究、实验艺术和艺术教育等基础领域未能建立起公益资助体制,这使得近些年的当代艺术创作产生后劲不足和商业误导的趋势,大量水平不高的商业艺术家被捧成艺术明星,商业化的作品被炒作成市场天价,一些格调不高的搞怪的当代艺术在798艺术区甚至国际展览上扮演着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主流的角色。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及其初期体制正进入一个结构上的调整期,即当代艺术在完成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后,如何表达中国新兴社会和经济形态的世界性,同时要重建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联系。经济、社会、消费文化、后现代景观及其劳工领域的世界性事实上已在中国出现,这作为一种主题已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中出现,但对这一主题的人文认识及其源自这一生态自身的语言尚未真正产生。

 

以装置、行为、新媒体及其观念为主的非传统形式,及其从后现代到全球化的各种艺术议题,到底从中国传统中可以与哪些因素重新整合?这亦是一个探索领域。另外,中国尚未真正走出现代民主政治的阶段,是否需要重新找到一种适合这种“后滞历史”的特定美学去表达政治,而不是简单地吸收美国的后现代的波普方式。观念艺术作为一种与柏拉图理念论同构的潮流,如何解决与中国哲学的内在冲突?

 

本次工作坊简单分为三个小的议题:

 

1.  中国社会的当下生态和当代艺术的世界性。

 

2.  中国的民主政治尚未走出现代性,如何不简单使用后现代波普手法?

 

3.  西方的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观念艺术,是否与中国的哲学基础有内在冲突?

 

4.  中国传统中哪些因素还可以与从后现代到全球化的思想现实进行对话?比如,自然观、心性论。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