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昕东与李苏桥在经典北京现场
2011年9月15日下午,作为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第三届“艺术北京2011·经典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今年的“经典北京”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气场十足。总共吸引了国内外四十多家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加,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使得他的品牌价值得带进一步得提升,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艺术界和藏界名家到场。我们99艺术网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的负责人程昕东先生。
谈及今年的经典北京,程昕东分别从展览的质量、画廊的水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艺术北京与经典北京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今年的一个亮点是关于吴冠中的展览,其中有一些作品是他没有见过的,这些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很好地反映了吴冠中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发展的线索,整个几十年艺术创作的历程。
对“经典北京”画廊水准的评价
经典北京这次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从整个文化和艺术史的角度来说,参展画廊更应该带更好的艺术品,现在的规模可能不是太大,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廊参与进来,这和中国画廊的成长有关系,经典北京打造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经典艺术,同时又可以和当代艺术有个很好的互动,又为以后北京更大艺术品交易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从这点来看是要对组织者提出赞扬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公共教育,在当前公众美术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有经典北京和艺术北京这样两个身份和性质很明确的博览会,对公众在大的艺术史背景上来理解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北京与艺术北京合并
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不可以的,合并以后,可以分离出几个分场馆,来保留经典艺术,同时培养和促进她的成长,这样也可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或许整合两方面的资源是组织者经过精心考量的,这样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大的以北京为依托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博览会的数量很多,各自为政,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力量影响力的削弱。至于在整合之后如何分派资源,保留像经典北京这样规模小但质量高的活动,对主办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混搭
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艺术活动里面是个好事,这次经典北京在布局上还是很合理的,把艺术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在现有的社会体制之下,怎样能够更好地整合尽量广泛的社会资源,让艺术的广泛性和公众性能够最大化的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但要注意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协调。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