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张培力 2011-09-23 15:18:3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曹俊杰 点击:
张培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对抗主流:主流的美术创作、艺术教育、审美,甚至主流的系统意识,却不经意间被“主流们”推向前台:作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作为最早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作为首个在美院尝试开辟新媒体系的艺术家。

艺术家张培力

 艺术家张培力

 

有一种人渴望站在高点,坚持对心中的不可言说进行言说,哪怕应者寥寥。脚下是自己能见到璀璨的霓虹灯光。

 

张培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对抗主流:主流的美术创作、艺术教育、审美,甚至主流的系统意识,却不经意间被“主流们”推向前台:作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作为最早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作为首个在美院尝试开辟新媒体系的艺术家。

 

“我一直没把自己当主流,更不想把自己的创作当作进入主流的一种交换。”张培力如是说。7月16日起,“确切的快感——张培力回顾展”将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

 

非主流的美院系主任

 

张培力非主流意识,源自他当年弄的一个名为《30*30》的录像艺术作品。1988年,主修绘画的他在杭州海关借了台小摄像机,拍摄了一部时长3个小时的片子:一个人反复地将一块玻璃打碎、粘合。这部片子在日后被称为中国的第一部“video art”(录像艺术)。

 

事实上,即使用今日的审美眼光,也没有人能在这个近乎痴狂的动作影像前站立3个小时将之欣赏完毕。但是张培力当年偶然地抓住了那个瞬间:相比架上绘画的静态表现,录像艺术是动态的艺术呈现。

 

这样的意识迫使他放弃了业已成熟的绘画技巧,乃至成为今日知名商业艺术家的可能。他的昔日同窗王广义,已经成为最“昂贵”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其实我想要呈现的就是时间本身,后来我知道安迪·沃霍尔,有个作品是拍摄了一个人睡了6小时觉,效果是一样的,时间就是内容,反过来内容就是时间。这是绘画所不存在的东西,绘画是静止的。”张培力说道。

 

自那以后,张培力跟“非主流”越走越近。1995年起,他完全放弃了绘画,专职成为录像艺术家。在那种中国艺术家群体落魄、不被认可的年代里,他成为边缘中的边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