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展览成为走秀的方式 2011-09-27 17:18:1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仇海波 点击:
“走秀”这个词大多出现在时尚界和娱乐界,不过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大有扩大和泛化的趋势,如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各种关于“秀”的新闻……如今在艺术界,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展览进行走秀似乎也已经俨然成为艺术家们生活和生存的方式。

“走秀”这个词大多出现在时尚界和娱乐界,“秀”是“show”的英文中译,意即展示、呈现之意,它早期多为T台术语,一般指模特们通过展示各种服饰来呈现服饰的设计和装饰美感。不过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大有扩大和泛化的趋势,如今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各种关于“秀”的新闻,比如娱乐界著名演员某某出席某个慈善发布会活动并登台捐了多少多少钱之类,比如政界某官员深入平常百姓家走访贫困群众并亲自下田之类,比如文学界某大牌作家又出席了某某新作签售会之类。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秀”充斥在我们生活周围,并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注意力。如今在艺术界,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展览进行走秀似乎也已经俨然成为艺术家们生活和生存的方式。

 

今年9月份,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纷纷登场、轮番上阵,大有群鹿争雄之势。北京有“经典北京”艺博会,上海有上海艺博会和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成都有双年展,长沙有“艺术长沙”,广州有三年展。从北边到南边,从东边到西南边几乎遍地开满了展览之花,一时间各个艺术家们粉墨登场、轮番走秀,你方唱罢我来登场,媒体和舆论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好生热闹!

 

当然,各个地区展览的主题和内容不一样,策展人和投资者的资源整合条件和能力也不一样,所以“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过概况起来大致有这几种:

 

第一种是概念秀。如今各大展览的主题往往大而泛,空洞而苍白,喜欢玩弄一些概念,但是往往又缺乏富有洞见和思想深刻性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某些策展人出于装逼或抢占学术资源的需要,总喜欢不加论证地制造大量的垃圾概念,给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乱贴标签,侮辱观众的智商。某些展览的主题更像是一个个概念虚假的狂欢和走秀,很多概念经过一番涂脂抹粉式的打扮,听起来学术味十足,看起来也光鲜亮丽,但大多让人感觉华而不实或者模糊迷离。某些策展人对展览主题的阐释也往往显得有些牵强、故作高深,但高深不等于晦涩,只有功力不深的人才会去云里雾里、挖空心思地掉书袋,最后搞得像雾像风又像雨。事实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策展人、批评家队伍在当前日益复杂多元化的艺术现象面前思想判断和审美判断的无能。

 

第二种是场面秀。国人向来好面子,就像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一样,依仗自己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要在潼关建个什么斗宝台卖弄自己的实力。大家总是崇尚大场面、大手笔、大制作。办酒席,得去大酒家,办几十桌,不然不够面子;建房子,得建最大最高的,装修更得讲究金碧辉煌,不然不够气派。如今的各大展览,也总喜欢想尽办法制造一些大场面的效果,讲究大排场。什么新闻媒体发布会、开幕仪式、展览酒会、学术研讨会,简直一应俱全,该有的都要有。新闻媒体发布会,请的媒体越是“大头”越好,数量当然是多多益善,这样才能造势。据说,这次某展览在开幕前就在798艺术区的某画廊召集了几十家媒体出席新闻发布会,场面那真是一个壮观!开幕式必须办得有人气,怎么积攒人气呢?那就要调动自己一切的人脉资源把文化部、文化厅、文联、美协、学院、美术馆、画廊、企业等各个相干的或不相干的官员和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企业家、艺术经纪人等等尽量通通都邀请过来,有的展览开幕式甚至极尽模仿之能事,把电影界走红地毯的模式也毫无保留的照搬过来,让参加开幕式的嘉宾也学着人家电影明星走走红地毯,好好地过了把明星瘾,让大家赚足了面子。有的展览在营销和宣传上更是跨界和娱乐明星合作,邀请大量著名明星捧场,制造新闻和轰动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明星的粉丝捧场,从而为展览的“大场面”营造了气氛。

 

第三种是学术秀。什么是学术?梁启超曾经说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说通俗点就是发现和认识真理,并加以具体运用。学术研究、学术探讨本是一个求真的崇高事业,人类每一次的成长和进步都依赖于此。可是,在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的今天,学术研究也开始便得消费化、快餐化、功利化了,很多所谓的学术论坛、学术讲座或是学术研讨会更像是一场场以学术之名进行的走秀活动。这种现象在艺术界也屡见不鲜。现在大多数的展览,不管艺术家本人和展览作品是否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一般都会举办相关的论坛或研讨会,并邀请大量著名的批评家、美术史家、艺术家、媒体等齐聚一堂进行所谓的学术探讨。不过就笔者所参加的一些研讨会或论坛来看,它们更像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学术广告,更像是一个集体炫耀会、吹捧会。大多的批评家和艺术家在利益诱惑和人情困局当中丧失了争论的勇气、反驳的激情或否定的冲动。会议上的讨论要么说些皆大欢喜、不疼不痒的话,有的要么说些人云亦云、放在哪都可以用的话,还有的人甚至离题万里的乱侃一通,说些无关紧要的废话。整个会议单调空洞、隔靴搔痒,几个小时下来好像谈了很多内容,但却很少发现有独到的见解和批判性的观点。如今,这些形式化的学术走秀显然已经蔚然成风,并成为很多艺术家或展览组织者企图获得学术认可的黄金法则。

 

不可否认的是,在日益物质化、消费化的今天,艺术展览以其直观性、新闻性、公众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艺术传播方式与途径,甚至成为当下人们文化生活的表征之一。展览的大量出现也说明了国内当下艺术市场的升温以及艺术家们急于寻求平台和机会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可是,在当前各种乱象丛生,资本投机兴盛,展览机制不完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的语境下,恐怕很多艺术展览已经成为了某些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投资者们利益遮羞布下一种走秀的方式。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