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上海双年展中设置城市馆的技术和体制设想 2011-10-10 11:42:11 来源:ART218.com 作者:邱志杰 点击:
在上海双年展中设置城市馆的好处,上一篇已经说到,目的在于以较小的代价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在城市馆的模式里面,还是可以展开对于广泛的文化问题的探讨,而不是仅仅锁定在城市化的议题——2002年的第四届上海双年展正是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

邱志杰

邱志杰

 

 关于当代中国艺术建设的36计之7 上海双年展中设置城市馆的技术和体制设想

 

在上海双年展中设置城市馆的好处,上一篇已经说到,目的在于以较小的代价来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在城市馆的模式里面,还是可以展开对于广泛的文化问题的探讨,而不是仅仅锁定在城市化的议题——2002年的第四届上海双年展正是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同年的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则在主题展中设置了概念上的城市馆,与国家馆模式并行。同样是这一年的年底,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了题为“大都市”的大型展览,也是邀请世界上的是个巨型都市作为参展单位。当然,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展览主题,但也足够说明都市议题本身的巨大容量,也说明了以城市作为基本的组织单元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的建议只是将城市作为参展单元的概念空间化和体制化,这当然立刻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制上的调整。

 

技术上的前提是,上海市政府是否有可能拿出一片几个平方公里土地,也就是一个大型公园的面积。地点可以在浦东或者闵行之类的地方,这可以由专家来论证。在这片地块上,由受邀请的城市来兴建自己的小型美术馆,这些展馆应该是一些永久设施。在每次上海双年展举办期间,它们作为参展城市的展出场地,平时则可以作为该城市的文化中心。这些小美术馆又改称使自己出资兴建,自己负责挑选建筑方案——他们当然之间会展开一场建筑设计的比酷的大赛。

 

众所周知,美术馆建筑是建筑设计领域最极端和最开放的试验空间之一,也是经常是大师和名作产生的机会。这给上海市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附带利益:获得一批建筑大师的代表作。由于萨哈、库哈斯等人的代表项目相继在北京开工,上海在建筑设计的艺术性方面已经相对落后,南京这样的城市也开始虎视眈眈。这批小美术馆由各家参展城市出资建造,并不会引来关于中国人买单让国外建筑师做实验场的指责。而以上海今天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人们的乐观期待,吸引这些城市自己买单参加这个盛宴,应该可以做到。

 

2000年世界上25个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占9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升至16个。穷的城市参加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不可能以人口作为邀请参加的城市的依据,所依据的应该是更综合的指标,特别是该城市的文化影响力,艺术活动的水准。这样的城市,全世界应该在20个上下。

 

这样的技术操作的设想,很自然的使上海双年展的展出场地脱离了上海美术馆,或者是每次的城市馆设置在这些新建的地方,主题展则依然落户在上海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都是这样散落在整个城市当中的。这种散布的方式本身有助于展览和整个城市生活脉动的真正结合,也有助于旅游收益,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制造了交通压力。

 

要操作城市馆的模式,必然涉及到和交通、市政、国土、公安多部门的协调,这远不是今天作为上海双年展承办机构的上海美术馆所能够搞定的。因此这样的设计很可能意味着体制上的进一步调整:上海双年展应该成为上海市政府的品牌项目和独立机构,直接对市政府负责,行政上可以参照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模式。双年展办到现在,算是一路顺风,要更上层楼,就非得市政府直接出手了。

 

【相关阅读】

邱志杰:急流勇进-在上海双年展中设立城市馆

邱志杰:民主是一种生产力-为什么要开放艺术家地址库

邱志杰:培养白求恩-创设一个国际策展人访问计划

我们为什么要开会:建议海内外的中国策展人形成MSN例会

关于当代中国艺术建设的36计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