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
关于当代中国艺术建设的36计之9 抛砖引玉:重大艺术活动冠名赞助招标会
今年春天我在台北参加一个展览,展览的赞助商是爱普生公司。开幕式上,美术馆馆长自然要感谢一番,然后请爱普生公司的代表说几句话。他说:“其实不应该感谢我们,而是我们应该感谢当代美术馆和艺术家们。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么激烈,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有好的宣传手段,都希望能够有好的创意,我们甚至要专门花钱去请广告策划公司来想创意。而且,每次我们来看展览,都有被激发很多新鲜的思想,我们得到的其实更多,我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在旁边听着,这个人真是会讲话,但所说的也是实情。我们大陆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认识水平的企业家呢?
这样的认识之所以值得尊重是因为它是一种很理性和平和的心态。企业花一笔钱来资助艺术文化活动,是企业的宣传策略的需要---是它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它的额外开销。不是它企业中的某个人因为和艺术界正好有个人关系,而对一个艺术活动行行好。这笔钱是它的推广经费中的一部分。
因此,肯定是存在着相当一批这样的企业:他们的产品的消费人群定位和消费当代艺术的人群大体上吻合。对这样的企业来说,赞助一场球赛或者请一个歌星来吼两嗓子,或者仅仅是搞一些节日促销赠送礼品是不够的。他们的宣传策略总是有一点先锋或者另类的标榜,总是别出心裁的当代艺术活动正好是他们理想的载体。
而艺术界这边,钱永远是不够用的。可也不是谁来出钱就可以了,拿到一笔钱之前的困难不必说,拿到之后的麻烦经常也不在小。这样的企业应该才是理想的出钱的人。问题在于这互相需求的双方之间缺少桥梁。因此,我们不妨参照体育界已经开始的每年年初重大活动“冠名权”的赞助招标会的模式——这项活动进行得十分火热,别说足球这样的热门,连以前很难找到赞助的围棋之类的活动,也往往能够名花有主。艺术界的类似活动,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活动赞助机会论坛”,就像画廊博览会一样一年一次,或者就作为每年的画廊博览会的一个特别项目来举办。
以这种招标会的形式,艺术活动策划人和企业的推广部门的人能够在一个市场环境下见面和沟通,双方的要求和所能为对方提供的服务——诸如赞助的回报之类——均能做到透明化,甚至可以通过公证手段得到保护。事先把双方的权益弄明白,避免了后期合作中的不稳定因素。优良的艺术活动项目获得选择优秀企业来赞助的机会,艺术项目和艺术项目之间的竞争有利于策划人们进一步提高其创意水平,进一步开发资源、创新其吸引社会关注的形式,这对赞助企业是一种负责,对艺术界也是一种功德。而赞助企业之间争得好的艺术项目之间的竞争,也使这些企业能够用一种比较尊重的心态来面对他们所投入的项目。公开的招标会的形式,把各种私人渠道汇集在一起变成公共平台,信息的共享和机会的透明化,就长远来说对于这一情势中的双方都是有利的。
过去我们的当代艺术活动随机性比较大,飞行集会式的准地下艺术时代,根本谈不上产生社会影响,更谈不上使自身具有为商家所用的注意力经济的价值。所以也只能从某些个人的意气用事中获得资源。这一情况显然正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活动会越来越公开,一项活动准备的周期会越来越长。操办活动的机构,不管是美术馆还是艺术空间都会越来越稳定,因此,提前相当长的时段公告活动的内容并预测其社会认知度,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而我们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也会越来越趋近于理性的通盘考量,越来越脱离决策者的个人情绪。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举办艺术活动赞助招标会的设想是现实的。
【相关阅读】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