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拍卖是我国拍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恢复与发展折射出我国拍卖业恢复发展的历程。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导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不断壮大;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思想指引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在创造着更多的辉煌。
一、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恢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造就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富而思文和恢复文化传统的社会思潮逐步形成。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引发了全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追索和热爱,思想解放催生了色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创作。对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重新认识,以及人们在收藏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拨乱反正,使得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性文物艺术品收藏开始回暖并迅速升温。而拍卖这种特殊买卖方式在80年代中期的复苏,则让文物艺术品重新看到了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方式。
我国改革开放后文物艺术品、收藏品的拍卖起源于邮品。1985年至1992年期间,北京、成都、 上海 、郑州、长沙等地都不断有邮品拍卖会的消息传出,同时其他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活动也时有发生。1988年5月,北京市拍卖市场曾经拍卖过一件明式圈椅,被澳大利亚人瑞得曼先生以2000元购得。其后,北京市拍卖市场与北京文物商店联合举办了一次文物专场拍卖会,拍卖可以外销的瓷器、书画、丝毯并有7件成交。自此,中国拍卖行业开始了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初步探索。
1991年,一位荷兰商人在北京市拍卖市场和北京广告公司共同举办的联谊活动中,提出在北京举办“中国旅游国际拍卖会”活动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将活动确定为“92北京国际拍卖会”。
“92北京国际拍卖会”前后,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渐渐多了起来。如1992年5月9日,北京市拍卖市场举办了“首届古旧照相机拍卖会”;6月6日,上海拍卖行举办了旧工艺品拍卖会,9月20日,西安举办了“92西安国际拍卖会”,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当代名家书画精品拍卖会”。这些拍卖会的相继举办,揭开了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序幕。
1993年之后,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中商盛佳(现为中贸圣佳)等专门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相继成立。随后,广东、天津、四川陕西、黑龙江等地陆续出现了多家文物艺术品拍卖机构并陆续举办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与此同时,在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不少综合性的拍卖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文物艺术品拍卖,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初步形成。
有统计表明:
1994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地共举办艺术品拍卖会10多次,总成交额为1.5亿元左右。
1995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5亿多元。
1996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突破4.5亿元。
1997年,全国具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企业已有近百家,当年的全国成交总额突破6亿元。
此期间,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成交记录不断创新。除《十咏图》(北京翰海95年秋季拍卖会)、《丽人行》(中国嘉德96年秋季拍卖会)分别以1980万元和107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占据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外,还有一大批成交记录在不断诞生。如:1995年4月,一件明永乐青花扁腹葫芦瓶在翰海拍卖会上以1331万元的价格创造国内中国瓷器最高价;同年,在北京国际邮品拍卖会上,“全国山河一片红”等三枚新中国邮票分别拍得10万元、6万元和25万元;10月,我国宋初官修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一册,以143万元成交;在秋季拍卖当中,嘉德推出的著名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创下中国油画的拍卖记录;1996年10月,北京翰海鼻烟壶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轧道西番莲纹鼻烟壶拍出104.5万元;12月,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首次拍卖了96件毛泽东用瓷,成交额875万元,引起社会关注。与此同时,翡翠珠宝拍卖、手表相机拍卖、书刊资料拍卖、当代瓷器拍卖、油画、雕塑拍卖、西方艺术品拍卖等门类的专场拍卖应运而生,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正式恢复并经历了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