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是:名家书画具备看点
2011年北京传是秋拍书画部分依然名家云集。其中齐白石的《三友图》,徐悲鸿的《五骏图》,吴冠中的《园林》和傅抱石的《山水》尤为突出。
齐白石《三友图》中画面无背景,唯有红茶花墨叶跃然纸上,水仙勾瓣与梅花点染相映成趣,显示其闭门在家期间独嚼寒香的高雅情操。款题“作大幅之余点灯快成此幅”,可见此幅是意到兴会,神来之笔。从“天日晴和”挥毫至“点灯”之时,可见大师作画废寝忘食、一丝不苟,此幅更是不可错过的灵感突发之作。
《五骏图》创作于1943年,徐悲鸿48岁,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为筹集建院资金在重庆举办画展,义卖酬款。曾至成都时得含杰先生慷慨相助,遂作此巨幅《五骏图》相赠,以示感谢。画中绘五马于江边饮水,三聚两疏。五马外形各异,白、黑、赭、灰、花俱全,或低头深饮,或回头眺望,或远处驰骋,虽处不同境地,亦相互关怀,心灵互有牵系。而同时也表现了徐悲鸿向往自由的心声,四处奔走的斗志,也借此唤醒民众、支持抗战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募捐、义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雄壮诗篇。
吴冠中的《园林》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吴冠中众多抽象画中的一幅佳作。大量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笔锋和顿挫。
近景假山怪石崚嶒,画中假山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显得玲珑剔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星星点点的彩墨绘出的象征意味很浓,遐想空间很大,若柳条婀娜摇曳,又似婆娑多情。潭中的游鱼以简练的笔触勾勒,掉尾生涟漪。远景的亭台楼榭,彩墨点出的游人交织,似在观鱼。画中动静相宜,线条、墨块组合成的构图流畅、明快、飘逸。
画面的左下钤盖有古吴轩所藏的鉴赏章。古吴轩根植于“人间天堂”苏州,其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蕴江南灵气,浴吴地文明,出版文化、美术等类别的图书甚多。本幅作品收藏于《古吴轩》十周年纪念册,值得宝藏。
傅抱石的《山水》作于1964年,当时傅抱石的生命走向了低谷,但其事业却达到了鼎盛的高峰,摆脱了整肃之苦,不怒不忧,宁静致远。
此幅作品,潇洒纷繁、大气磅礴,近处山峦以抱石皴法擦成,笔法纷繁,似无法而有法,远山用半干半湿之笔迅速落下,雄健洗练乱而有法,一任情绪之摇曳,空旷飘逸。山脚蒸腾而起的云雾,将山势衬托得如名山大川。浓淡墨点密密一片,粗看一篇迷乱,细观墨色的变化雄浑丰富,使人一看再看、不愿转目。
此件作品的另一看点是画面中唯一的设色部分,看似不易察觉,实际却是整个画面的主题所在,画面以俯瞰式构图。从建筑物的布局、并参照傅抱石的其他作品来看,应是韶山的毛泽东故居。画家纵笔以剪影般的方法写出苍松翠柏的大意境,故居便掩映在这一片苍翠之中。这便是傅抱石作画的独到之处,他从不会将自己的画设定于特定的山峰或故居,而总是将主题纳入自己层层叠叠的山水体系,纳入自然界原本的辽阔之中,从而显得主题更加明确,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