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策展人评论家 彭锋
“执笔者”姗姗来迟 彭锋“光芒”依然耀眼
然而策展人彭锋却姗姗来迟,只因身为北大教授的他需要参加博士生答辩会,故而也是情有可原。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彭锋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从外界所传来的是与非并不干扰他的思维,策划展览与学术研讨一直是彭锋致力于当代艺术的途径,无论艺术评论界怎样的“口诛笔伐”,他都坦然面对,笑而言之。这种态度也是作为一个评论家应有的素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当然,彭锋教授所策划的展览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如去年8月在时代美术馆举办的“具象研究——重回经典”,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等等。著名批评家朱青生在观看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时,曾对彭锋发过这样一条短信:“我觉得,你策划的中国馆的展览是历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最好的一次展览”。
同样,从喻高张玮的作品中,彭锋也恰如其分地解读了其中的含义。喻高和张玮的作品《110-2》,由108个青年男人摆成方阵。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习俗,个人偏好也很不相同,然而,在喻高和张玮的作品中,他们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他们组成的方阵中,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完全一样,都占据方阵中的一个位置。同样的姿势、帽子、短裤和皮鞋,强化了这种匀质性。即使最为显眼的肤色差别,在强大的同一性面前也不再惹人注目。就像作品的标题所显示的那样,他们都是数字的代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喻高和张玮的作品在力图显示人的共性。这种共性基于生物基础。基于文化习俗和个人偏好的身份差异,被强大的生物基础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基因掩盖了身份。这是我们从作品中读到的一个方面。
然而,这种自然层面的获得,却是经由最不自然的途径,也就是说经由权力达到的。在艺术家的指令下,来自世界各地的108个男人,保持完全一样的姿态。在今天这个对来自政治和宗教等领域中的权力过分敏感的时代,恐怕只有借艺术的名义才能做到这一点。通过喻高和张玮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在离权力最远的艺术领域中,实际上也充斥着权力的影响。权力的消解,不能指望返朴归真,只能诉诸新的权力。正因为如此,在不少思想家眼里,艺术可以在塑造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中所发挥作用。这让我们再一次想起阿多诺和马尔库塞,艺术可以扮演解放人类的角色。当然,当代艺术所采取的方式,与阿多诺的现代主义完全不同。艺术在解放人类之前,首先需要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