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水墨探索之路,可溯源至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中国画改革,在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渐成潮流。1949年之后,新中国的水墨探索如百川入海、蔚为大观,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此次秋拍,中国嘉德借“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意象,以“山河壮阔”、“神采焕然”、“繁花锦禽”为题,推出李可染、黄胄、陆俨少、钱松岩、石鲁、程十发、何海霞、唐云、宋文治、关山月、黎雄才等170余件佳作汇成的新中国水墨大家专场,力图呈现新中国水墨在山水、人物、花鸟三个方面的多元面貌。
山河壮阔
李可染 《丹霞枫林》
新中国的山水画创作,李可染无疑是个中翘楚。1954年李可染决心“从头越”,以山水写生为突破口,藉以开创中国画的新路。从此,大江南北,跋涉万里,长途写生,十年之久,成绩斐然,震惊全国,宣告中国山水画的新生。此番上拍的《丹霞枫林》可谓是新中国山水创作的代表。整体性极强的意象和色彩调性,冲击视觉,猛撞心灵。李可染立志“为祖国河山立传”,其山水创作“采一炼十”,构图严谨,此幅兼具雄浑豪迈与浪漫巧思,为画家一生中的重要创作。
写生在新中国的山水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许多传统画家都走出书斋,融入崭新的生活之中。唐云的《大石游记》写其1965年11月4日至20日间游历所见,沿途风光、民生尽入画中,气息淳厚,生意盎然。陆俨少的《致鲤庭山水册》同样以各地写生入画,写春田水满、雄关漫道,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革命圣地写生和以主席诗意入画是新中国山水创作的两大方向。李可染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全图墨色交融,满目青山,这里不直写人的活动,而代之以山脚新生的幼松,环山树木葱茏。群山之间,云浮而动,清泉直流而下,动静对比。这里孕育着和平、新生、茁壮、饱经风霜的活力。“旌旗在望,鼓角相闻”的壮烈历史场景,似乎隐迹在群峰深壑之后了。钱松岩的《昆仑》则以毛主席念奴娇诗意入画,将不畏风霜的探矿工人安置于巍巍昆仑群山之中,创作出气势壮阔的丰碑式山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