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用真头颅镀金,引起实验艺术创作道德底线的争议。
冯峰: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先锋艺术家、设计师,现任实验艺术系主任。艺术作品被载入《新中国美术60年》。作品2011年曾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
著名实验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冯峰本周六下午三时将做客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走进东莞理工学院演讲。人头骷髅、金狗屎……冯峰创作的几乎每件作品都会引起艺术道德上各种争议,对艺术底线,他表示,“艺术就应该是对人类想象力的挑战和探险。”同时,他还表示,自己死后,将把自己身上能用的捐出来,“把我的骨骸制作成一副骷髅骨架,捐给广州美术学院教具科,从自己做起,用不着把个口号去号召别人。”据悉,本次演讲由莞城文化周末工程办公室和南方都市报主办。
谈实验艺术主要看是否带来新的可能性
记者:有人说,当下国内的实验艺术过多聚焦于尸体、人类生殖器等,实验艺术是不是太依赖载体本身的噱头?
冯峰:其实,中国的实验艺术不乏有视野有深度的创作,也很多样。只是大家比较容易记住那些带有刺激性的东西。这是一个误解,艺术是否具有实验性跟载体无关,是看它能否给这个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如果能,哪怕载体只是一只苹果它也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能,无论用什么样刺激人的载体,依然是陈腐的观念,对艺术领域不会有丝毫推进和贡献。
记者:你之前的《黄金时代》用真头颅镀金,引起实验艺术创作道德底线的争议。
冯峰:艺术为什么要“实验”?“实验”就是要探讨未知的、未发现的、还没出现过的其他的可能性,就是要开辟用智慧和想象力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艺术应该是对人类想象力的挑战和探险。听说我的《黄金时代》被网络评为“最不可接受的8件艺术作品”之一。曾经有人问我,使用人骨是否征得了死者或其家属的同意?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只是我也想问,在医学中用了那么多的真人骨头做实验和标本,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呢?我想这样:死后把我身上有用的部分,比如心肝脾肾眼角膜皮肤什么的,能用的全捐了。完了把剩下的骨头处理干净,把我的骨骸同样制作成一副骷髅骨架,捐给广州美术学院教具科;让它作为一副道具,供后来的学生们画素描好了。什么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从自己做起,用不着把个口号去号召别人。
谈作品《金狗屎》是资本时代艺术自主性的讨论
记者: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广州三年展上,你用金色香料堆成狗屎的作品《金狗屎》,所讽刺的奢侈品正是这次年展赞助商,是不是遭到了封杀?
冯峰:广东美术馆用律师函的方式要求我修改作品,我拒绝修改,这件作品就被封闭起来。到现在已封闭了一个多月了。这件事如果解决不好,人们就会问:广东美术馆究竟是人民的还是赞助商的?其实,这件作品是在讨论资本时代艺术创作的自主性可能的状况,这是严肃的艺术问题,值得赞助商、美术馆、艺术家、理论界和公众共同探讨。
谈教学朝着思辨和理智的方向走
记者:给人感觉,你的艺术是疯狂的,你在教学中是怎么样的?你面对学生的时候,会不会有所顾虑?
冯峰:十九世纪之后,社会对艺术家的普遍印象就是:艺术家大多是疯子。其实,这跟凡高故事的传播有关。人们从来不会认为哲学家是疯子,也从不认为数学家会是疯子。人们常把艺术简单地划分为感性的,哲学和数学是理性的;理性就远离疯狂,而疯狂总跟感性相连。如果你愿意放下这种误解和道听途说,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我对我的学生们也是这样说的。我建议他们勤于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在学校里是一位很受欢迎的老师。我的艺术也跟我的人很像,我一直希望朝着思辨和理智的方向去。我的性格也偏向内敛和含蓄。
谈东莞希望参与旧工厂艺术改造
记者:你是否熟悉东莞,你如何评价这个城市可能存在的艺术气质?
冯峰:我对东莞并不十分熟悉。看一个城市的艺术气质,除了她所特有的历史和城市质感的独特性,也看她是否有多元的复杂性,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特色。但这些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是城市自身成长的一部分,而不应该是一个虚假的装饰。
记者:东莞有很多旧工厂,有些破坏掉了,有些改造成了博物馆、艺术品交易市场等,对于旧厂房的改造,你有没有一些什么建议?
冯峰:近些年来,旧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这是我们的进步。虽然这个进步是潮流的推动,有一些也做得不大好,但至少是一种学习。假如有机会,我很愿意参与其中,去做一些思考,做一些尝试。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