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永远是一个隐士,始终是对手,不是因为他是无政府主义,但由于他要表达的思想如此广阔,如此强烈。因此没有一个社会制度能够简单代表他所感受到的新知,所以艺术家是这些前卫思想的翻译者。雅尼斯-库奈里斯是国际著名观念艺术家。”
他1936年出生在希腊,1956年移居罗马,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
库奈里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罗马创作,1960年他在乌龟画廊举办了第一个个展。从1958年到1960年,他创作的字母,用字母,数字,叠加印刷符号和道路标记,构成颜色与画面的空间延展。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诗般表达,无形超越有形的艺术创作目的。受阿尔贝托-布里与卢西奥-丰塔纳的影响,库耐里斯把绘画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的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的袋子、飞快的氧氢火焰、与古典雕塑、石蜡灯、铁片等原素甚至是铁路的轨道。他打破了艺术语言的地位、现状、与图案。他坚持艺术应该是被生活本身取代。上世纪60年代,库奈里斯开始使用他的艺术动物,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罗马阿蒂科画廊放置了12匹活马。他的作品大多表达自己对大规模城市符号、工业文明和个人价值的关注。他的作品后来发展为更为壮观的混合物,涉及绘画、拼贴、装置、雕塑、环境,表演和戏剧表演等多个领域。
1967年他的作品成为“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代表,并在第一次当代意大利艺术运动中得到国际上的认可。1967年9月,艺术评论家杰马诺-切兰(Germano Celant)借用“贫穷戏剧”提倡回归原始戏剧本原,以表达精神为主的概念,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rtesca Gallery)组织了一场名以“贫穷艺术—空间(Arte Povera-Im spazio)”为名的展览。切兰用“贫穷艺术”(Arte Povera)一词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艺术风格:用最朴素的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作为表现材料,进行拼贴、剪切进行创作。
80年代 ,他的作品盛行于欧洲各大活动,他的名作从20世纪70年代初影响了当时的舞蹈家和音乐家。他的作品特点在于并列的对象、材料带给观众动动的感受,无论是临时展览还是永久性的陈列放置,他的作品总让人徘徊其间,感受作品有力的性格和带给记忆的回味。他的作品在无言地改变着其所在的周围环境。自1989年东欧巨变,社会和文化乱相重生,库奈里斯希望表达一种越来越感到的不安和焦虑,这一时段他的作品反映在新的形势下艺术家对自己身份与新历史背景相冲突的矛盾探讨。90年代至今,库奈里斯的作品以“图像”与“主题”系列为主。他继续大规模使用自己的“材料词典”阐述他的作品意义。
库奈里斯是在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博物馆展出频率最高的艺术家。1972年以来,他曾七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1972年至1982年十年间他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他的作品已被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包括:荷兰埃因霍温的凡-阿贝市立博物馆、马德里的奥布拉-卡哈德美术馆、伦敦的白教堂美术馆、巴登巴登的州立文物艺术馆、法国波尔多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蒙特利尔当代艺术馆、巴塞罗那美术馆、马德里的雷纳-索非亚艺术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那不勒斯的穆塞奥迪卡波迪蒙特艺术馆、米兰的帕迪廖当代艺术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国家博物馆、蒙得维的亚的国家博物馆、牛津现代艺术馆、那不勒斯的玛德瑞穆塞奥当代艺术馆、阿姆斯特丹的市立博物馆、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意大利普拉托博物馆,等等。
【相关阅读】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