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冷眼看当代——杂谈当代艺术与热门画家 2011-11-19 17:56:25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锻炼 点击:
曾经有一种说法,说中国艺术从79年到89年在十年中走过了西方现代主义一百年的历程。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现代艺术大展,两个主持人是高明潞和栗宪庭,他们因为这个大展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佬。过了1989年,一切都结束了,艺术沉寂下去了。然后在90年代又慢慢重新开始。

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就出现过地下艺术,西方有些非美术专业的人,搞文化政治的,跑到苏联去购买和推广地下艺术,适应了冷战的要求。他们认为从铁幕后面的内部出现了一股反苏联的力量,他们需要去推波助澜。可是,苏联垮台之后,他们就不做了,过去被推出的苏联地下艺术,价格一落千丈。于是,他们就转战中国,到中国做同样的事情。

 

我记得1993年5月《纽约时报》的星期日周刊有篇文章,封面是方力钧画的大光头在打哈欠,那篇文章的大标题好像是说哈欠具有颠覆功能。文章的作者不是专业艺术评论家,但却写了很长一篇关于当代中国艺术的文章,文中还采访了栗宪庭,因为栗宪庭在那个时期推出了一批当代艺术家。文章说,中国艺术家用打哈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给中国当代艺术贴上了一个政治标签。写这篇文章的人,正好就是80年代到苏联去挖掘地下艺术的人,当时也写过类似关于苏联地下艺术的文章,然后就跑到中国来了。这篇文章非常重要,对西方世界理解中国非常重要,若没有政治标签,西方人就不会喜欢。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在西方占有一席之地,被他们写进艺术史,就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被打上了政治标签,而不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具有艺术价值,这一点我们应该很清楚。到了90年代后期,中国商业艺术兴起,政治意味反而淡化了,因为中国的艺术市场起步了,文化转向经济了。中国的文化艺术跟国际接轨后,西方也不太强调政治了,开始注重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性了和商业价值了。由此,双方再次一拍即合,到了90年代末21世纪初,艺术的商业化就蓬勃发展了。

 

该怎么看待政治波普呢?例如岳敏君,他的自画像,大白牙,张嘴傻笑,表面看他是自嘲,但是你不要理解为一个画家在自嘲,而要理解为一代人在自嘲,一个民族在自嘲,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在自嘲。因为无可奈何,别无选择,所以只好自嘲。这是一种态度,是政治波普的政治性。为什么西方人喜欢这样的画?自嘲是一种幽默,自嘲有政治色彩,但它的商业性更强。这之前岳敏君的作品因为政治性而卖出去了,他的自嘲成为一种固定图式,于是他便商业化地批量复制这样的图像。正因为这种复制,跟风的人便很多,当代艺术就成了一窝风,大家都搞同样的东西,所谓图像化或图式化。方力钧也是类似的例子,他和岳敏君的图像都具有可复制性,适合批量生产。

 

五、周春芽、何多苓、尚扬:独具一格的艺术家

 

相比之下,成都有个画家叫周春芽,他就做得好些。周春芽80年代初就出道了,但他的发展没达到顶点,后来到了刘小东他们这些晚辈出道的时候,他才达到了顶点,后来候商业化出现了,政治反倒淡化了,其他画家都变成商业画家了。周春芽也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但他的艺术探索性很强。比方说,他的画在艺术气质上对中国古代文人气质有所继承,他这种古风气质很重要,自80年代就开始了,他从画狗开始,后来画太湖石,再画桃花,更把人物和风景画在一起。他的每一类题材,每一件作品,每一种画法,都有内在的关系,从中能看到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能看出他的艺术探索和发展的内在线索。所以,他是在走一条文人的路子,但不是重复中国古代的文人画,而是一个现代人在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蹈精神。这一点他做得比较好,这也是他比其他人高一筹的地方。他的文人气质,不在于技法或画法,毕竟他画的是油画而非国画。若没有足够的教育和修养,一个画家不会有这种气质,周春芽的见识和修养决定了他能够拥有这种气质。

 

成都还有一个画家叫何多苓,气质也很好。如果说周春芽偏向中国古代文人,那么何多苓就偏向西方,偏向西方18-19世纪的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和后来的象征主义,包括俄罗斯的风格和气质。何多苓受苏俄艺术的影响非常大,更具有诗人气质。一两年前他还尝试过中国古代春宫的意蕴,画得虽少,但却是真正的精品。不过,何多苓不喜欢抛头露面。论水平,何多苓没的说,他的艺术气质很个人化,不易模仿,山寨他的不多,但商业画家被山寨的可是太多了。

 

北京的画家中,我很喜欢尚扬,70年代就出道了,他在80年代有幅画叫《黄河船夫》,画一群船夫用背扛着船帮,推船下水的场景,非常震撼。尚扬后来变化很大,从具象绘画到抽象绘画,后来又有波普味道,而且又回到中国古代的文人精神。前几年他有一个系列作品,叫“董其昌计划”,显然暗示他受到了董其昌的影响,但你在他的画中见不到董其昌,他不露董其昌的痕迹,却很讲究手法,用照片拼贴和类似于抽象表现主义的大笔挥洒。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指出当代艺术的一个倾向,人数不多,就是在商业上很成功,在艺术上也很有追求。尚扬跟何多苓一样,出道30多年,一直坚持的价值观,是文人风骚。晚辈的画家中,重庆有两个,庞茂琨和钟飚,都是四川美院的教师,他们上学时跟何多苓、周春芽是一代,但年龄小得多,现在也达到了自己的艺术高峰,他们在商业和艺术上都比较成功。

 

这样举例,有北京的,有外地的,说明中国当代艺术并不仅仅以北京为中心,还有其他地方也是当代艺术的重镇,例如重庆和成都,产生了四川画家群。

 

六、多重身份与刘小东的学生味

 

关于艺术体制和艺术家的身份,以北京为例,可以从北京看全国。北京的美术大致可以分三块,一块是官方的,诸如中国美协、地方美协,代表官方;第二块是艺术院校,诸如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属于学院派;第三块是个体的艺术家,可能是艺术学院出来的,也有曾在美协的,也有些盲流,都是在野的,成分复杂。这三方是个什么关系呢?学院派和官方有交叉重叠,学院派有不少人在美协任职,或是美协会员。学院派也有两种情况,他们既和官方有联系,也跟在野有联系,甚至同时属于二者,具有多重身份。中央美院代表了艺术教育体制,尽管不少教师会批评这个体制,但却是体制中人,也代表了这个体制,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学院派中有不少人,既属于官方,在官方兼职,也属于在野,参加在野的艺术活动。当然,在野艺术家和官方艺术家是很对立的,学院派算是居中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